环球时尚>奢品>收藏私享
中国人对梵高的特殊情结
2011-10-10 14:26:18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从中国目前出版的相关书籍和报道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出国人对于梵高的推崇。传奇的经历和故事,使得梵高被当代许多为艺术市场化所困扰的人们,当成专心绘事、不为时流所动的“楷模”;更因为他创造出的那充满动感、绚丽的惊世骇俗的画面。

中国人对梵高的特殊情结


梵高自画像

中国人对梵高的特殊情结


梵高作品《星空》

10月9日,“梵高和阿姆斯特丹的画家们”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闭馆。此次展览除了展出一幅梵高自画像外,与其同时代荷兰画家的部分作品也将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

对于许多艺术家、艺术爱好者来说,知悉、喜爱一个画家,往往先是从传奇的经历、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始的,然后才是画面。梵高,这位在美术史上,与塞尚、高更被合称为“后印象派”三巨头的艺术家,在中国的知名度相当高,其名声可能要远大于后印象派的另外两位代表画家。尤其是对许多的艺术爱好者而言,大概可以算得上是除了毕加索之外,最具有影响力的西方现代艺术家。正是因为他有着传奇的经历和故事,尤其是他生前在艺术市场上未成功卖出一张作品,而逝后作品却频频以天价成交,占据世界艺术市场鳌头多年有关。这些具有极大反差的讽刺性故事,使得梵高被当代许多为艺术市场化所困扰的人们,当成专心绘事、不为时流所动的“楷模”。当然,他的名声,更因为他在那个时代,创造出的那充满动感、绚丽的惊世骇俗的画面。

从中国目前出版的相关书籍和报道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出国人对于梵高的推崇。2006年5月26日到8月27日,名为“从莫奈到毕加索特展” 在中华世纪坛展出。作品包括莫奈、塞尚、高更、梵高、德加等43位西方艺术家的60件作品。其中展出的梵高作品是《梧桐树群》和《圣雷米的白杨树》。有媒体称展览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举办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都最高的一次西方美术展览”。有网友回忆当时第一次见到梵高作品的情景:“尤记得第一次看梵高,人挤人的中华世纪坛,我站在他的画前看了半天然后找了个角落偷偷抹眼泪儿。听说他又要来了,还没看,眼泪已经要掉下来。在这一瞬间,突然觉得漂在北京交了12万元的房租也是值得的。”

因此,展览的主办方颇具心机,在展览的名称中突出了“梵高”的名字,当然也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实际上,此次展览中梵高仅有一幅1887年所绘的代表作《自画像》参展。据称,包括梵高的这幅作品在内,展览共展出11幅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油画作品。其他10幅是乔治·布莱特纳、威廉·威森、爱德华·卡尔森、伊萨克·伊斯瑞尔斯等阿姆斯特丹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梵高和他们是互为师友的关系,这些油画作品主要表现了19世纪末荷兰的人文风景,反映了那个时代荷兰艺术的成就。

但是,对于梵高在中国的“知名”,也有艺术界人士提出了不同看法,有艺术评论者在与艺术爱好者的微博交谈中说:“梵高根本和塞尚不是一个档次,你喜欢梵高没问题,但是别神化他。”他并且认为:“梵高在中国的名声就是泡沫。” 也有学者指出,有可靠的美术史史料表明,梵高在世时曾经耗费极大精力闯荡艺术市场,推销作品。终因作品风格的惊世骇俗和时运的不济而惨败。

无论如何,梵高已经被写入美术史,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绘画艺术魅力是无法抹杀的。在时隔5年之后,能够再次近距离欣赏西方艺术家的真迹,总是让人高兴的事。据称,2014年梵高的主要作品将集体来中国办展,此次展览被视作是2014年大型梵高画展的热身活动。另外,展览也是阿姆斯特丹市与北京市两座友好城市的合作项目。

 

来源:美术报  编辑:元元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