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尚>传媒动态
《黄花落,黄花开》连载
2011-01-21 09:56:00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新任广西巡抚张鸣岐,命令蔡锷率兵赴河南参加会操。由于此次阅兵完全按照临战要求进行,蔡锷除带领一营骑兵外,还携带着粮草辎重、火炮帐篷之类的军需物资,因此经过五天的行军,才到达河南彰德府。在奉天盛京将军赵尔巽手下任职的蒋方震,江苏新军的教官张孝准也来到了这个中原小城。在日本获得美誉的“中国士官三杰”,很难得地重新相聚了。

操练结束,根据评判结果,袁世凯对获奖的新军备加赞扬,代表朝廷向蔡锷、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赏赐了顶戴花翎,并且还单独召见了蔡锷。

蔡锷这个年轻军官的学识、才干、气度,给袁世凯留下了深刻印象。袁世凯用力地拍着蔡锷的肩膀,说:“蔡松坡,真是好样的,年纪轻轻,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办事干练,带兵有方,是军队中不可多得的儒将。留在我身边,做一个禁卫军军统怎么样?”

蔡锷笑了笑说,“多谢宫保大人抬举,可我在广西训练新军已有成效,不能半途而废。”

秋季会操结束,蔡锷向袁世凯辞行,袁世凯依依不舍,一直送出辕门之外。蔡锷又去告别了蒋方震、张孝准、黎元洪、段祺瑞等人,然后带领自己的人马返回广西。

白玉基座托举着紫禁城雄伟的宫殿群落,流云以一种令人不安的速度快速移动,掠过宫殿飞檐上的仙人和小兽塑像。城堞的剪影轮廓清晰,壮观巍峨,但也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抑和没落。

到处都是顶戴花翎,亲王、郡王、尚书学士、各一品大员齐集殿外。这些高官显贵们,此刻看上去都心事重重,没有人交头接耳。提灯的小太监分发着简单的饭食,但没有人去动它。

这一年,是公元1908年,光绪皇帝及慈禧太后相继驾崩,本已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局,由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遵照慈禧的安排,由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大统,是为宣统皇帝,载沣为摄政王。

紫禁城的夜色越来越浓,一阵阵寒意侵入骨髓。几个太监伴送着已经年迈的重臣张之洞,穿过暮色深沉、空旷无人的太和殿广场,从东华门入宫。长长的通道上,清冷的宫灯瑟缩地摇曳着,地上拖出几道孤独的影子。

殿内,隆裕太后、载沣与奕劻等几个朝中大臣相对而坐。光绪帝留下的一道“必杀袁世凯”的血诏,在几个人手中传递着。

所有的人看完后都默不作声。片刻后,隆裕太后发问了。

“你们说,皇上死得冤不冤?”

众人偷偷交换一下眼神,还是无人说话。还用问吗,光绪皇帝这些年,跟坐大牢没什么区别,可以这么说,他后半生的苦难,几乎全是袁世凯在百日维新时的告密行为所赐。

隆裕太后招手叫来了小德张,让他把以前江春霖上疏里的相关内容念一下。

太监小德张拿出一本奏折念起来:“袁世凯故旧亲朋的任职情况:东省总督徐世昌,袁世凯的结拜兄弟;两江总督端方,袁世凯的儿女亲家;直隶总督杨士骧,袁世凯的亲信部下;山东巡抚袁世廉,袁世凯的哥哥;农工商部尚书袁克定,袁世凯的儿子;农工商部侍郎杨士琦,民政部侍郎赵秉钧皆为袁世凯的亲信幕僚……”

隆裕看看众人阴沉的脸色,叹了一口气。袁世凯选人的标准是尽人皆知的,无非是对他是否效忠;北洋军现在已经成了袁家军,根本不为朝廷着想。这个人留在那里,终归是大清朝的一大祸害。

载泽主动站出来请缨。

“太后!对袁世凯,我们其实有很好的机会下手,应采取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我仔细观察过,袁世凯每日上朝,仅带差官一名,进乾清门后,就只有他单身一人……”

见众人面露忧惧之色,载泽厉色质问:“当年圣祖康熙帝擒拿鳌拜,是何等的艰难,但他又是何等的决断、何等的魄力!我们后代子孙,难道就孱弱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吗?”

奕劻则说:“光绪皇帝和太皇太后刚刚崩驾,皇帝刚刚登基,人心未定,不可做如此大的举动。”载泽听了更为激动:“杀袁世凯并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你,正是为了年幼的皇上,是为了我大清几百年的基业啊!太后一死,以后再无人能震慑袁世凯了!此时不采取断然措施,更待何时?”

奕劻摇头冷笑:“国有大丧,杀重臣肯定会惹出乱子来!北洋军将领如果提兵问罪,问为什么杀袁世凯,摄政王请想一想,我们能挡得住他们吗?”

载沣转向张之洞,意思是让他拿个主意。张之洞的脸色阴晴不明。

在他眼里,袁世凯对清王朝的功绩是无法回避的。袁一手训练过十万精兵,至今仍有猛虎在山之势,不可等闲视之。他在办理新政方面,又是个特殊的人物,这几年在直隶行新政,兴工商,办学堂,练新军,如今直隶的学堂有几百所,工商业也蓬勃而起,直隶被称为首善之区。然而戊戌政变因袁世凯告密而起,天下皆知,他也无法公然为袁世凯申辩。

深思良久,他字斟句酌地开口了。

“太后,摄政王,眼下是什么情形啊!国内人情汹汹呼喊立宪,海外革命党磨刀霍霍欲图暴乱,各国政府也在冷眼旁观新朝的举措,真可谓主少国疑,内忧外患。当此之时,安抚人心犹恐不及,岂能诛戮大臣?提到戊戌之变,在事诸臣,无不痛心,不过此案是非,只有付诸千秋史评,此时千万不宜再提。太后似乎应该想一想,告密者该杀,那么受此密告者又当如何?杀了袁世凯,请问置西太后于何地?”

众皆哑然。隆裕悲愤难抑。

“有遗诏在,竟然杀不了一个袁世凯。先帝的仇就不报了,任由这个活曹操逍遥自在?再过些年,要除他就更无望了。”

张之洞见太后有些松动,便进一步劝阻。

“太后,大清的安稳是第一要务,现在杀袁世凯,将使大批汉大臣心惊神乱,猜疑不安,军心民心不稳,此事实宜慎之又慎。”

最后他们商议的结果,是先将袁世凯开缺回籍,此人一走,可再想办法,慢慢收拾局面。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不至于引起突发的动荡。载沣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暗灰色的宫墙,飞檐斗拱的角楼,巍峨屹立的殿堂,显示出一种被压抑的宏大气韵,又有一种没落的气息。

满腹心事的袁世凯,此时正在为光绪值勤守灵。光绪的灵位前烛光晦暗,闪烁不定,有几个和尚正在低声诵经。

这段时间,袁世凯深居简出,尽量保持低调。他深知,有很多人视他为昔日野心勃勃的曹操,必将除之而后快。尤其是以摄政王载沣为首的少壮派旗人,那些尽享祖宗余荫的八旗子弟,早就对他这个大权在握的汉臣恨之入骨了。

真是墙倒众人推,就在此时,远在日本的康有为也不甘寂寞,率先向袁世凯发难。康有为在日本发表了一篇题为《讨毒弑舍身救民圣主之逆贼袁世凯檄》的讨袁檄文,一口咬定是袁世凯毒杀了光绪,请求朝廷除掉袁世凯,为先帝复大仇,为国民除大蠹。康有为还将这篇文章遍寄满朝文武和各省督抚,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群情激愤难抑。

在巨大的压力下,袁世凯百口难辩,惶惶不可终日。这是他一生从未有过的难熬时光。

双眉紧锁、满脸阴云的张之洞推门而入。袁世凯迎上来,张之洞也不招呼,只从袖口掏出一封信递给他,自己坐到一边。

信上写着:军机处奉摄政王代皇上谕。袁世凯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着将其开缺回籍养病。钦此。

袁世凯看后良久无言。半晌,他才叹口气说:“老中堂,这种事情有口难辩,没有一点办法。我其实早就知道,上面对自己有疑忌之意。六镇北洋新军能打仗,会打仗,不怕死,听指挥,自信在海内已是所向无敌,也难怪他们猜忌。我只想说一句:自己无德无能,不堪朝廷驱使,将来只怕要贻误国政。摄政王另选贤能,放臣回乡,臣永远感戴高天厚地之恩……”

他住口了,突然间觉得一切都了无意趣。

张之洞好言相劝。

“蔚廷,朝中亲贵,对我们这些办实事的人,总有疑忌之心,由来已非一日。众口铄金,自古皆然。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切不可因小失大,一时挫折,无须挂怀。”

袁世凯感动了。“老中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实,我也就是想多办点事。中国从甲午到如今十二年,先是闹政变,后来又闹拳匪,不但元气大伤,而且浪掷时光,我们落后人家太多了,一天当两天用,还怕来不及。所以我在北洋,只要力之所及,总是尽量多做,可老是有人以为我揽权,有野心。我一生遭遇无数风波,但不管如何困难,总有办法可以拿得出来,倒不至于一筹莫展。只是我总是遭人误解,皇上、甚至皇太后一直都对我有误会。我也不争辩,日久见人心,走着瞧好了……”

张之洞挥挥手。风浪虽大,消得也快,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朝廷还要倚重北洋一脉的力量。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袁世凯就会重新出山。他本来以为能拖还可以拖,因而一直想变中求存,想在分权中找到退路,没料想西太后走得那么快……

想到这里,他也面现凄惶之色。“蔚廷,你这一走,接下来就该轮到我了。”

袁世凯只好反过来安慰张之洞:“那是决不会有的事。中堂是几朝老臣,国家柱石,摄政王对中堂以师礼相待,而且眼下正在改良政务,全仗中堂主持大计,您可千万不要萌生退志……”

张之洞的面容愈发怆然。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