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尚>文化资讯
雪雕 一门残酷的艺术
2011-01-13 15:59:29      来源:北京晨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雪雕 一门残酷的艺术

雪雕师张宁阁(右二)与团队成员研讨制作方案。

每到冬季,全国旅游热便凝聚在两个“岛”上:一是哈尔滨太阳岛,一是海南岛。

融入零下20多度的严寒,是别样的感受,作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一年一度的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展示着北国风光之美。更重要的是,只有在这里你才能看到真正的雪雕,那是你永远想象不出来的艺术,只有面对它时,你才会被震撼、被征服,它永远比你想象中的更美丽。

很少有人知道,美丽的雪雕中,凝聚着中国人的骄傲,在大型雪雕制作方面,我们远远领先于世界,在国际大赛中,我们多次捧回一等奖。

雪雕是残酷的艺术,付出如此巨大,却只能保留100天左右,随着春暖花开,它的美丽、它的遗憾、它的故事、它的辛酸,一切都将付诸东流。这,仿佛是一次人生的隐喻。用张宁阁的话说,“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因为错过了这个冬天,你就永远也看不到它了,在你一生中,你只能见到它一次,但它的美将长存于记忆之中。”

今年48岁的张宁阁,已做了20多年的雪雕,他的手因此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像他这样专业的雪雕师,在哈尔滨市不足200人。

已经记不清,究竟有多少届太阳岛雪博会的主塑出自他之手,而他的作品,又是怎样赢得了国外同行们的交口称赞。他至今保有着世界最大雪雕的吉尼斯纪录,而他设计的《悠悠牧羊曲》被认为是太阳岛的代表作品,翻刻成石雕,被永久保存。

然而,谁又能想到,像张宁阁这样蜚声国际的雪雕大师,他的奇迹竟然是从仓库管理员起步的。

现实打不碎的美术梦

我是哈尔滨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里也没搞艺术的。

我从小喜欢画画,完全靠自学,看什么就画什么,画得像,大家夸,所以我就越来越喜欢画。18岁时,我报考了美术院校,但没考上。一是父亲当时正患病,家里经济条件差,咱们又不认识谁;二是我专业成绩也不算太好。过去都是自己闯的野路子,高中时才跟着老师认真学,但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自然和有条件的孩子没法比。

没考上大学,对我的打击很大,我是个好强的人,那段时间感觉抬不起头来。后来顶替父亲到工厂上班,当仓库保管员。刚开始带我的师傅很奇怪,怎么我刚来就这么散漫,经常下午四点多就早退?其实不是我散漫,而是我在青年宫报了绘画班,从单位骑到那里要1个多小时。

每天我晚上画到9点,回家就10点多了,第二天上班还要好好干,当库管关键在用心,我师傅很有经验,看一眼库里的钢管,随口就能说出其型号、内径、用途等,对于他说的,我都努力记下,师傅看我用功,就常帮我盯班,鼓励我学画。

我们那是1万多人的大厂,工会常下来检查板报,一看我画得好,就把我借到工会去画电影海报,这一画就是三年。这三年中,我又报了夜大美术专业,不断充实自己。

第一次接触雪雕

接触雪雕源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时太阳岛刚开始办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请普通市民组队参赛,那时我们几个朋友总在一起画画,看到报纸上登的消息,就想试试,于是3个朋友组成了一个队。

那时我们根本不知道雪雕的特性是什么,捏了一个泥样就上岛了,雪雕比赛是三天半,为了节约时间,我天没亮就从家出发,哈尔滨冬夜的冷,是别的地方人难以想象的。穿越松花江冰面时,风一吹,脸跟刀割一样痛。

真做一回才知道,雪雕竟有这么多门道,当时我们不知道雪还能接上去,看别的选手做出来,大开眼界。那时只能用天然雪,很脏,南风一吹,里面草叶、泥土都露出来了。而且保存时间短,也就20多天,上面便布满了蜂窝。

第一次参赛,我们连优秀奖都没拿到,可一下就把兴趣激发出来了,雪博会一结束,我们就开始设计下一年的小样,第二年,我们果然得了二等奖,以后又拿了一等奖。就这么沉进去了,不知不觉干了20多年。

雪雕 一门残酷的艺术

雪雕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制作时要特别谨慎。

雪雕是个辛苦活

做雪雕是个特辛苦的活。

首先,风险大。一旦塌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为雪雕的雪块很硬,接近于冰。

第二,制作苦。都是在零下20多度的条件下工作,一干就是8、9个小时,干别的可以偷懒、休息,我们不行,因为必须不断运动,否则会被冻坏的,一天工作下来,里边的衣服全被汗浸透了。我们要准备3双手套,3双鞋垫,因为做的过程中雪会融化,这些地方特别容易沾湿,将人冻伤。我当年做雪雕没这个条件,只用一双手套,结果落下风湿病,每逢阴天下雨就痛。

第三,一旦失败,难以补救。比如有一年太阳岛的雪博会,加拿大参赛选手做的“激流勇进”,是半悬空的作品,非常精彩,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已经做到第四天了,就是收一下尾的事,结果突然塌了,费了那么大工夫,留下的却是一片叹息。

做雪雕无法盈利,只能是爱好,现在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许多有天分的设计者玩个1至2年,也就撤了。干这个,只能靠感情来维护大家,只有觉得参与其中高兴、好玩了,才能坚持下来。如今我们这个团队平均年龄是47至48岁,目前还没什么问题,至于将来会不会出现传承危机,我也说不好。

雪雕是真正的艺术

很多人不理解,做雪雕这么费力,保存不了多久,值得吗?还有不少逛雪博会的外地人不明白雪雕好在哪里,之前都只是见过冰雕。

首先,在我看来,雪雕是真正的艺术,因为都是艺术院校在做这个,冰雕则更接近工艺美术。雪雕对造型准确性要求很高,必须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而冰雕就相对简单,要求没那么严格。

第二,雪雕非常壮观,不到现场你体会不出来,好作品从不同角度看都很漂亮。

雪雕最重要的是动感和韵律感,在目前全世界范围中,俄罗斯雪雕比较领先,有不少高手,我们也是世界领先的国家之一,在大型雪雕方面,没人可以和我们比,我们做得最大的一座雪雕高达30米,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来测量时,因为晚了几天,只剩下28米,但那也是遥遥领先。

中国雪雕的特点是细腻、线条比较多、形体复杂,民族性比较强,国外雪雕抽象作品更多,形体简单、韵律感强。中国雪雕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国外多次获大奖。

300斤的雪块也能接上去

今天雪雕都用人工造雪做,人工雪比较硬,是小冰粒,白度特别高,好作品就像白玉雕出来的一样。

刚从加拿大引入人工制雪机时,由于造雪能力差,只有10%的队伍能用上,比赛前大家要抽签决定谁用人造雪,因为谁用谁获奖的几率就会增加。当然,现在已经鸟枪换炮了,不过,人工造雪也束缚了雪雕的发展空间,它很难商业化。

雪造出来后,过去我们都是装箱压实后,再拿出来,把这样一个个大雪坯像码砖头那样堆成大型雪雕,但南风一吹,接缝很容易露出来,特别难看。后来我们参加加拿大的冰雪节,才发现人家是一次成型,这样我们也改变了工艺,直接做成一个大雪坯。

大雪坯做好后,就可以雕刻了,我们用的都是专业的雕刻刀,因为雪很硬,刀每天都得磨,否则第二天就不能用。在做大型雪雕之前,我们都会制订方案,按图纸作业,但“雪博会”经常是急活,有时连泥稿都来不及做,大家只能看着来,这样后期经常要修补,比如“接雪块”,300多斤重的照样能接上去,先在表面做出榫卯结构,然后猛地推进去,再将接缝处理柔和,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

做雪雕永远会有遗憾

做雪雕最后一个环境,就是造型基本完成后的打磨细节,我们的打磨工具有点像日常擦土豆丝的工具,用它一蹭,雪雕的表面就光滑了。

做雪雕都是急活,比如今年雪博会的主雪雕,高24米,长120米,最宽处19米,100多人干了10天就完成了,回想起来,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做得急,自然会有遗憾,但没办法,雪雕就是遗憾的艺术,它不可能等你慢慢设计、精雕细琢。

人工雪做成的雪雕能坚持100天左右,但一旦吹南风,表面就会出现蜂窝,需人工不断修补。到春暖花开,为防止雪雕坍塌伤人,要用推土机将其推倒,一件呕心沥血的作品,将长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太阳岛雪博会在国际上的影响非常大,日本、法国、加拿大、意大利和我们都合作过,其中和日本那次合作最成功,他们派了专业人员来指导和制作。雪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在世界各冰雪国家都受到了高度重视,相比之下,我们自己对此反而了解和关注不多,这比较遗憾。(陈辉/文)

文章来源: 北京晨报   实习编辑:任爱凡




更多新闻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