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0首届北京拍卖季论坛、芷兰雅集中国艺术品高峰论坛相继开幕。随着历时三个月的北京秋拍季落幕,“拍卖步入亿元时代”、“拍卖业发展规矩为先”成为焦点话题。与会专家呼吁,今后像圆明园流散文物等政府有权追索的文物,各拍卖公司应联合起来禁止上拍。
作为由媒体人发起的文化公共沙龙,芷兰雅集再次将刘益谦、王定乾、龚继遂、温桂华这些具有中国拍卖影响力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对中国艺术品进入“价值时代”后的发展进行研讨。
圆明园文物屡现拍场,12月初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有3件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分别落槌,总价约合1.94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成交价超过1亿人民币,创下掐丝珐琅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然而早在今年10月,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当晚,圆明园就曾向全球发出倡议书,呼吁全球热爱和平人士共同抵制对圆明园文物的拍卖、交易等活动,不少名人、学者纷纷表示支持,但收效甚微。
与会专家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67万件中国文物流散海外,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散落民间,这意味着这些文物都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但是要市场的同时还一定要有规矩。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有关专家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拍卖行业的总成交额有望突破5000亿元,今后将面临“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任务。著名收藏家王定乾建议,为了避免流失文物出现,应尽快为近现代艺术品建立完善的“户籍”。
“今后的拍场当代艺术品将唱主角,为了体现它们的价值,作者应该为它们建立完善的档案,包括一个作品分类全集和传承出处的过程。”王定乾解释说,“它就像户籍档案一样,是拍卖市场‘治安’的保障,这部分弄清楚了,就没有真假问题了。”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实习编辑:田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