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尚>潮流服饰>时尚人物
下任麦当娜LadyGaga 让“雷”也是种美(图)
2010-01-28 09:07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下任麦当娜LadyGaga 让“雷”也是种美(图)

中国日报网消息:请不要再把对Lady Gaga 的认知,停留在穿着古怪的“雷人天后”上了。这位被众多媒体誉为“2010 年最令人兴奋”的流行女歌手,出道仅两年,却已获得了“下一个麦当娜”的称誉。“我们确实有些共同的特点,”Gaga 显然很喜欢这样的比较,“我们都是意大利裔美国女人,我们最初都是从地下场所出道,我们都在染完头发之后出了名。最主要的是,我们都无所畏惧。”

Lady Gaga 走进房间,手里拿着一个茶壶。那只是一个印有紫色数字和花朵的精致茶壶,没有什么特别。然而,自从几星期前这个茶壶与它主人短暂分开了一段时间后,它一夜间成为了世界上最红的茶壶。蹿红之势,可不输主人。

故事从Gaga 携它参加一档访谈节目开始。由于主人的缘故,这个泡茶用的器具,摇身一变成为了时尚配件。几小时后,狗仔队拍到Gaga仍随身带着它。晚上,她又带着它进餐馆吃饭,走时却不小心落下了它。据报道,Gaga在得知忘了茶壶后“雷霆大怒”,即刻叫了辆出租车回餐馆,取回了心爱的宝贝。

第二天早晨,Gaga 的经纪人正在房间里大扫除,突然间,无数记者打来电话,询问茶壶的故事。而Gaga 所住酒店的工作人员,也被试图寻找见证人的狗仔队簇拥。各大报纸的娱乐版都刊登着类似《Lady Gaga 的茶壶门》或《茶壶里的风暴》等类似的文章。如果搜索谷歌,则有5万多条相关搜索,纷纷猜测这个作为时尚配件的茶壶的价值。

这就是眼下有些荒谬可笑的娱乐时代。Lady Gaga 千奇百怪的造型、双性恋倾向和大胆的言论,无疑为这个娱乐世界提供了最丰富的素材。其实,她哪怕不唱歌,也完全能凭借“雷人天后”的美号走红。对于不了解Gaga 的人而言,她不就是个升级版的国外“芙蓉姐姐”吗,用她每一个惊爆眼球的着装,完美诠释着网络新词“雷”的含义。

但如果你听过Gaga 音乐,看过她的舞台表演,你或许会更严肃地看待这位“当今最接近麦当娜的流行女歌手”(《独立报》语)。她的歌曲创作、舞台表演、时尚触觉,以及对艺术的倾情投入,都使得Lady Gaga 反倒是荒诞世界中最严肃的那位了。

会下金蛋的鹅

如今,唱片业正饱受网络革命和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双重折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Lady Gaga 简直就像是个“会下金蛋的鹅”。2008 年发行的首张专辑《The Fame》,便大卖190 万张。在这张处女作中,Lady Gaga 巧妙融合了大卫·鲍依式的民谣、受皇后乐队启发的乐律以及时下流行的电子舞曲风。“娱乐、令人难以置信的诙谐和迷人。”这是《滚石》杂志的评价。

专辑中的电子舞曲迅速红遍各大舞厅,著名单曲《Poker Face》登顶20 个国家的流行音乐榜单,而另一首《JustDance》则被提名格莱美的最佳单曲。去年11月发行的第二张专辑《The FameMonster》再接再厉,得到了《滚石》杂志4 星的高分评价。

英国《泰晤士报》评价说:“LadyGaga 把音乐、时尚、艺术和科技相融合,让人想起了当年如日中天的麦当娜、《Hollaback Girl》时期的格温·史蒂芬尼和2001 年的凯莉·米洛。”

麦当娜,这个名字经常拿来与LadyGaga 作比较,许多媒体都称Gaga 为“下一个麦当娜”。甚至麦当娜本人也曾表示,在Gaga 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确实有些共同的特点,”Gaga 显然很喜欢这样的比较,“我们都是意大利裔美国女人,我们最初都是从地下场所出道,我们都在染完头发之后出了名。最主要的是,我们都无所畏惧。”

Gaga 有着更大的野心,她想要彻底改革流行音乐,正如25 年前麦当娜所做的那样。她希望自己的音乐成为一种流行艺术。她不是流行歌手,而是表演艺术家。她的偶像都是那些模糊了艺术和流行界限的人,从皮埃特·蒙德里安、安迪·沃霍尔到大卫·鲍伊和大卫·拉夏培尔。

安迪·沃霍尔,是Gaga 经常提到的另一个名字。“Gaga 的意识形态深受安迪·沃霍尔的影响。”《泰晤士报》写道。她有一个属于自己、称为“Gaga 之家”的工作团队,一起设计演出服装、舞台道具和音响效果,而其模仿的正是“沃霍尔工厂”。在Gaga 看来,她的音乐并不只是娱乐,更要激起回应和讨论,正如沃霍尔所做的那样,让人们严肃地对待流行的商业艺术。

“我必须要兼具深刻与浅显,”Gaga说道,“我所有的歌曲都有它们的意义,我所有的衣服都有内在的象征含义,即便是以最通俗、浅显的形式呈现出来。一段好听的旋律,一件好看的衣服,会让人们想,‘Gaga 很棒’或‘她糟透了’。关键是,他们记住了。要让人们把商业艺术严肃地当艺术来对待,是一件很艰巨、独特的任务。”

舞台是她的家

当然,让Gaga 最为出名的,还是她雷人的造型。在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她穿了一身全是小玩具青蛙的古怪衣服。在英国表演,她又穿出一件全是泡泡的透明连衣裙。Gaga 表示,即便没有出名,她也不会改变穿衣风格。她标志性的夸张假睫毛几乎从不拿下,即使她睡觉时。“当我有爱人时,我会在他的枕头上放一个假睫毛,”Gaga 说道,“就像纪念品一样。”

较之其先锋的穿衣风格,Gaga 对名气和艺术却有着最传统的理解。“我们可以聚在一起看《巴黎在燃烧》(珍妮·利文斯顿1990 年关于纽约吸毒艺术家的纪录片),可以读《沃霍尔日记》,可以去1973 年纽约的派对,还有与之类似的事情。我猜,你会说我像沃霍尔的跟屁虫。有些人说,我在音乐与时尚方面所做的一切,以前都有人做过,而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说得没错。我想,我成功的窍门是通过自己的视角,把以前没有摆在一起的东西搭配在一起。”

Gaga 对自己的清晰定位,异常难得。这样的话,可不是布兰妮等人说得出来的。但听Gaga 专辑里那些旋律朗朗上口的电子舞曲,似乎很难分辨她与风格相近的Pink 或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到底有何区别。

真正让Gaga 与众不同的,是她对自己音乐的全权掌控。她几乎负责从音乐创作到表演的每一个环节。她导演自己的演唱会,设计服装和道具。她从不假唱。尽管有“Gaga 之家”这样的团队支持,但她控制着每一个细节。这不是由唱片公司头脑风暴出来的歌手专辑或表演,它们全都深深刻着Lady Gaga的印迹。

每次接受采访,Gaga 都会表达她为歌迷献身的愿望。她几乎嫁给了工作,更本无暇做其它事情。除了圣诞放假陪父母之外,她几乎一直都在工作。她曾表示,她的家就在舞台上。她曾写过一首小诗:一天里的每一分钟,我实际上都没有生命。直到来到舞台与你们一起,我才终于活了过来。

Gaga 身上,有着当今年轻艺人普遍缺乏的对艺术倾情投入的精神。“一些艺术家工作是为了买豪宅,或其它与名气匹配的东西,但我把所有的钱都花在表演上,”GaGa 说道,“我才不在乎钱。我要豪宅和跑车干嘛?我都不会开车。”

锁在洗手间里扮明星

今年才23 岁的Lady Gaga,艺名源自皇后乐队一首名叫《Radio Ga Ga》的歌曲,真名叫史蒂芬妮·乔安娜·吉玛诺塔,父亲是一名意大利裔美国人。Gaga 就读的高中,是位于曼哈顿中心著名的天主学校圣心女中,希尔顿姐妹和凯洛林·肯尼迪都曾是该校的学生。在学校时,她感觉自己是个怪人,不怎么合群。别的女生都是金发,唯有她的头发是黑色的。“我有些阴郁,沉迷戏剧和音乐,而其他女生则享受着她们的高中时光。我从来都没有融入她们。”

Gaga 回忆道。

她有个古怪的习惯。每天晚上,Gaga 都把自己锁在洗手间里,一手拿着电影明星的照片,一边通过化妆模仿她们。当母亲下班回家,她便兴高采烈地说:“妈妈,我成了玛丽莲·梦露!”而她母亲则会说:“你看上去很棒,但现在你该去洗脸了。”

父母从不限制她。4 岁时,她摸上了祖母的钢琴,于是他们便带她去上钢琴课。当她14 岁宣布要去夜店唱歌时,她母亲便陪她一起。到了夜店,母亲对经理说,“听着,我知道,来这里她太小,而我也太老,但她真的很有天分,能写歌,也能唱歌。她能在这里表演吗?”一开始,她唱得更多的是乡村歌曲,后来便逐步转向流行歌曲。与麦当娜一样,她的第一次成名也是在纽约的一家同志夜店。

有一次在一家酒吧表演时,Gaga 来到钢琴前,却发现有一群男孩一直在高声说话,并且没有要停下的意思。于是,她把衣服脱光,只穿了件内衣开始表演。那群男孩惊呆了,自始至终都安静地听着。17 岁时,成绩优异的Gaga 被纽约大学艺术系提前录取,可是她仅仅读了一年便退了学,只身前往纽约东部,全职做起酒吧歌手。看到女儿穿着紧身皮裤在鱼龙混杂的夜店卖唱,Gaga 的父亲很失望。“他好几个月都没睬我,我知道他一时很难接受。”Gaga 说道,“但后来他看到我发展得越来越好,便放心了。

现在,他一看到我的表演就会哭呢。”20 岁时,Gaga 被唱片公司相中,签约为布兰妮、the Pussycat Dolls 等艺人写歌。能听到布兰妮唱自己写的歌曲,对当时的Gaga而言已经很满足了。同时,她也在为自己的专辑作准备。直到2007年,Lady Gaga 这个名字终于从幕后走向台前,横空出世。(张一阳)

来源:外滩画报 实习编辑:姝楠


热点TAG


更多新闻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