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尚>身心健康>心理
心理解读 张韶涵母女谁欠谁更多
2009-09-24 14:33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家庭问题是家庭成员间相互互动的结果。在原生家庭中,家庭关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一出生就要接受的现实,带有些许的被动。伴随着这样的关系慢慢成长,一方面孩子在这种关系中生存、发展、继承,另一方面孩子又在不断地赋予这种关系新的意义。在家庭互动中,当归属感、情感的给予与接受平衡时,家庭关系就会维持得很好。反之亦然。

既然是一种互动中的结果,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张韶涵事件的发生。

自15岁就开始为了家庭的生计走入社会。在打工的过程中,甘苦自知、外人难以体会。是什么支撑她去努力奋斗?我想应该是对家的一种责任感。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改善家人的生活这是张韶涵对家的强烈归属感作用的结果。那时家人可能为了她的付出给子了更多的肯定、感恩、尊重和关注。那么在张韶涵那时期的付出(辛劳)与接受(家人情感的补偿)中,情感一直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的,因此,家人的关系会维系得较好。

当家庭中出现经济危机时,解决经济问题是这个家当下的核心问题。随着事业的攀升,赚钱已不是问题了。生活趋于优越,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家庭成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时的张韶涵名利双收,在事业中有了稳固的基础,环视名与利,她更看重的可能是来自家人的、朋友们的亲情、友情与爱。

大多在早年间辛苦赚钱养家、打拼后事业成功人士都会在人生的某一时刻高度需求来自家人的这种亲情与关怀。一方面是他们事业成功后的“高处不胜寒”让他们产生的孤独感,另一方面是过早的步入社会打拼支撑一个家庭,让他们由青少年期突然跳入了成人的世界,在他们的生命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上的缺失,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早年间情感缺失的一种补偿。而这种情感的缺失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大的缺失。当一个人不能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理解与爱的时候,无论这个人身份、地位、成就如何他(她)将永远感觉孤独。这种情感的归属在心理需求上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点TAG


更多新闻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