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越忙越穷?
[ 2008-12-15 16:40 ]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越来越多的白领用这段话形容自己的生活,称自己是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穷忙族”,疲于奔命的忙碌使他们损失了生活的热情,忘记了理想的色彩,感到前途茫茫,不知路在何方。

从美国发源到中国职场扩散,“穷忙”就像个漩涡,使越来越多的人陷进去越深越难抽身出来。“穷忙”究竟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还是个人心态和规划不当?如何有效脱离“穷忙族”,翻身做自己的主人?

背景:“working poor”全球化?

“Working poor”一词首次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指的是即使挥汗拼命工作,仍然无法摆脱最低水准生活的一群人,他们并非失业或无工作能力,却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中遗漏的一群人,政府也没有办法帮他们脱离贫穷。

《纽约时报》前资深记者大卫·史普勒在其著作《工作的穷人:在美国所看不到的》中提到穷忙族这个群体,认为美国有500万人过着“辛勤工作却朝不保夕”的生活。在德国,穷忙族人数超过100万。

日本经济学家门仓贵史也撰写了《穷忙族》一书,讲述的是,原来不断努力工作不一定能得到相应回报。书中他将穷忙族定义为年收入200万日元以下的劳动族群,而这种贫富差距夸大的起因,则归于长久以来日本企业降低成本而减少正式员工,转而大幅增加排遣人力、兼职人员等非正式员工,造成国民平均所得下滑,工时超长却所得有限,书中作者保守估计,日本穷忙族目前已经超过500万人。

近两年,穷忙族群在中国台湾开始普遍。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穷忙族”,每天超时工作,薪水却没有增加,钱少事多,忙个不停,却始终是穷光蛋一个。“穷忙族”无力置产,连退休养老金也无着落。

针对1980年到2005年间,台湾25岁~46 岁男女性劳工每周工时和时薪的变化,台湾“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教授李诚所做的研究报告指出,台湾逐渐走向“穷者越忙、富者越闲”的社会。

   1 2 3 4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