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流年
Return to the past
他是个“瓦楞纸板艺术家”,将城市小巷中废弃的纸板捡回,用一双妙手和巧思赋予新的生命。他专注于过去,独爱老照片的质感,还原六、七十年代的复古风尚。他的作品会带你追溯历史,重现昏黄过去中的点滴,看岁月匍匐人间的印迹。
今年24岁的Enrico Cattaneo来自美丽的意大利小镇莱科Lecco,目前居住于墨尔本。Enrico曾在佛罗伦萨(Florence)学习,之后转入贝加莫(Bergamo)一家美术学院学习艺术,并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学习Arte Povera style。Arte Povera style,在文献中被直译为贫穷艺术风格(Poor Art),是一种60年代随着概念艺术(Conceptual Art)出现在欧洲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贫穷艺术的概念在于“艺术不存在于艺术品的外观中,而是体现在其中的思想或事件。”普遍被理解为是一种倾向于追求思维及内心愿望呈现,而非奢华外观的创作理念。因此钻研Arte Povera style的艺术家们常利用廉价的随处可见的废弃材料进行创作,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回收利用,更将这些常人眼中的“废品”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当我发现Enrico时,他正在墨尔本CBD的主干街道Swanston Street上“作画”。穿着白色T恤深色牛仔裤的他,正光着脚毫无形象地跪在水泥地上用刻刀在纸板上认真地勾勒作品,周围散落满地的硬纸屑告诉围观者这种艺术的与众不同。仔细观察你才会发现,刻刀在瓦楞纸板上落下的每一笔都有它的理由,被削去的纸板部分似乎是两个人骑在摩托车上的影子。刻制工作完成之后,Enrico用油墨由浅至深的为作品“刷”上阴影,一张颇具复古情调的硬纸板雕刻作品跃然于世,有些模糊的人脸更带着一丝神秘意味。待他停笔之后,我问Enrico所画者何人,他竟然回答他也不知道!
仔细攀谈后才得知,原来Enrico所有纸板雕刻作品的主体居然来自于散落各地的旧照片!难怪他也说不清这些随机而来的照片中的人物身份。Enrico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在家庭相册和二手商店中发现的旧照片,这个24岁的年轻人有一颗“复古”的心,Enrico说他喜欢旧照片中的历史感和故事感,那些静谧的或昏黄或黑白的照片中似乎总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令电子照片盛行,打印照片变得越来越少见,也使人们对于照片的情愫变得愈加淡薄,再也不复当初只有特殊时期才有机会照张全家福的幸福意味。Enrico说现在的相片中总是缺少了那份经由时光沉淀下来的故事感。《晏子春秋》中有句话:“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也许在Enrico的心中,在瓦楞纸板上使用木刻版画技术雕刻,以黑白影像照亮怀旧音符,正是对60、70年代意大利“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人群的最好纪念。
看着Enrico的作品,你常会有种时光交错下的眩晕感。常被人忽略的瓦楞纸板上显现出的那些历史我们不得而知,他所雕刻出的人物也许来自某张早已丢失的照片,而你永远也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曾经在做什么,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这种置身于历史长河中的漂泊感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的了然性相交错,让人油然升起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敬畏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