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文化惠民卡增加了郊区县卡、学生卡、公益卡,新卡种在满足更多观众艺术需求的同时,也为院团生产带来新思路——
细分观众人群 定制生产艺术
刘莉莉
日前,2016年天津文化惠民卡(以下简称“文惠卡”)在津发行。除了继续优惠于民,还针对不同类型观众群体推出“定制”卡种——郊区县卡、学生卡、公益卡。新卡种细分观众人群,改变演出结构,不单让观众更快找到自己喜爱的演出,也为文艺院团定向了解观众需求开辟了新渠道。
新增卡种方便更多观众走近艺术
针对文艺演出在本市郊区县的巨大需求潜力,2016年文惠卡郊区县卡在东丽区、北辰区、武清区试点发行,总计发行1.5万张;2016年文惠卡新增发1万张学生卡和5千张公益卡,学生卡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的学生,公益卡面向领取最低生活保证金家庭的学生。
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市场营销部副部长郭鸿斌介绍说,目前许多环境设备好的剧场多设在市区,郊区县观众来市区看戏不是很方便,当地观众一直反馈希望能到他们那里演出。郊区县卡推出后,院团会更多地带戏上门演出。另外,近年来,演出市场上学生群体成为观众群中重要部分,我们推出学生卡和公益卡,初衷就是不仅让更多的年轻人从文艺演出中汲取文化营养,还有意让年轻的观众队伍发展壮大,因为文化发展需要更多的年轻观众。
学生卡吸引了大批适龄人群前来办理,文惠卡为社会新生代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打开了一扇门。天津商业大学学生韩亚男办了一张学生卡,办好后她立时就买了评剧《打金枝》和交响音乐会的票。她告诉记者,平时自己基本不去剧场看演出,文惠卡的优惠力度让她开始关注院团演出:“评剧打算和妈妈一起看,音乐会打算跟闺蜜一起看。特别是《打金枝》这场,我还挺期待的。”
郊区县演出场次比去年提高两倍
在此之前,郊区县观众来市区看戏不方便,而当地的剧场又面临演出少、不知道做什么演出的困境,郊区县卡的推出,一下子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把演出送过去,当地观众家门口就能看好戏,当地剧场也“动”起来了。据介绍,新一年文惠卡演出预计在郊区县有近300场,比例将占到所有演出的五分之一,比去年提高两倍。
记者了解到,目前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天津市曲艺团、天津市杂技团等都开启了郊区县演出,曲艺团甚至已经安排到了“五一”节期间。曲艺团副团长李梓庭说:“演员们积极性都很高,到郊区县演出可以接触更多的观众,也为我们了解观众需求、创作新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根据观众艺术需求定制生产
逐步掌握观众的需求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定制输出。郭鸿斌说,通过调研发现郊区县观众对演出需求各有不同,比如武清观众多喜欢评戏,东丽观众多喜欢京剧,据此我们就可以做一些专属演出季。面向学生群体推戏,也成了艺术院团的新“玩法”。5月底,天津评剧院将连续演出5场根据莫言小说改编的评剧《红高粱》,以著名文学作品吸引学生关注戏曲艺术。据介绍,寒暑假期间还会推出适合学生观看的演出季。
从卡种上对观众群体的细分,令演出结构向着更精准、细化的方向发展。郭鸿斌表示,预计明年文惠卡会继续创新、细化卡种。他说:“文惠卡官方购票网站‘天津演艺网’拥有后台大数据,我们能发现不同观众对演出类型需求的差异,那么在发卡的时候,我们也将逐步细化,为不同需求的观众和各个院团‘牵线’——观众更方便、更快捷地点对点找到自己喜欢的演出,院团也能更精准地和观众互动、发布演出剧目排期。而这些忠实观众对演出质量的要求自然很高,院团也可以接收到更多对剧目的反馈意见以便提高质量,给作品提升带来积极作用。自然而然地形成体系后,对院团的发展、对整体文化建设都是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