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天价”转会好不好□刘刚
2016-03-17 10:51:47
 

  今年的中国足球联赛,注定是个热闹非凡、话题不断的年份,比赛还未正式开始时,就已经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在年初的世界足球转会市场上,中国绝对是舞台中心不可或缺的“主角”。在一路买、买、买和涨、涨、涨的声浪里,来自中国的俱乐部成了最大买家,各个豪气云天、出手不凡:从1000万欧元、1500万欧元,直线飙升到4200万欧元、5000万欧元,特谢拉、马丁内斯、拉米雷斯、吉尔……就连国内本土球员转会费也暴增到了8000万元人民币。这些令人咋舌的“天价”,不断刷新着今年世界足坛转会记录,让人惊叹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难怪有人调侃说,中国足球俱乐部差不多买下了半个巴西国家队,巴西国家队主教练邓加要到中国足球赛场上来考察、挑选队员了,说不准哪天邓加本人也会到中国执教。

  “不差钱”的资本盛宴,能够搅动并激活中国足球这潭水吗?

  作为旁观者的球迷来说,面对这样火爆的场景,在乐见其成的同时,内心五味杂陈,既充满期待,又有一丝焦虑。期待的是,俱乐部大手笔引援,必将提升联赛的竞技水平,给广大球迷奉献精彩的比赛。焦虑的是,这样大把大把地“烧钱”,真的能让中国足球脱胎换骨吗?也许是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的成功典范,让各家俱乐部对“金元足球”笃信不疑,纷纷加大投入,企图复制“恒大淘宝模式”,甚至放言要超越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但不要忽视和忘记的是,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攻城拔寨,最终称霸联赛,登上亚洲之巅,除了拥有保利尼奥、高拉特、埃尔克森等高水平的外援,郑智、郜林、黄博文、张琳芃等本土球员绝对称得上国内一流,中超、亚冠、世俱杯赛场上的表现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再进一步说,外援从来都是“双刃剑”,我们在这方面走过弯路、交过学费。遥想当年的德罗巴、阿内尔卡是何等风光?奈何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无法融入球队,加之各种场外矛盾和纠纷,最后败走“上海滩”,只留下无奈和叹息。试问,像这样水土不服、南橘北枳的事例,我们见得还少吗?更遑论屡次“打脸”的“水货”在资本的裹挟下,纷纷放下身段到中国淘金,梦想着狠狠地捞上一笔,其间充斥着各色人等活跃的身影,上演了一幕幕人间闹剧。就拿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来说,不也出现了迪亚曼蒂、吉拉迪诺和卡纳瓦罗中途下课的尴尬场面吗?

  中国足球联赛现在上演的情景,就如同20多年前日本J联赛的翻版,其情节和桥段都恍如昨日。但经过20多年的积淀,日本J联赛走上了学习借鉴、自我创新的发展轨道,我们如今很难在日本J联赛中找到身价高昂的国际大牌的身影,反倒是中田英寿、中村俊辅、香川真司、本田圭佑、冈崎慎司等日本球员先后登陆欧洲五大足球联赛,不但很快站稳脚跟,还陆续进入首发名单、占据主力位置,纵情驰骋在世界顶级足球联赛的赛场上,不时有惊艳的神来之笔和力挽狂澜之举,为日本足球赢得了尊重。

  我们无法回避这样尴尬的现实: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举目的伟大成就。唯独足球是例外,让国人颜面扫地、欲哭无泪。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多年来,外援在中国足球联赛中的发挥的作用、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也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此必须予以客观、公证地评价和肯定。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理性地分析利弊得失,不能忘了引进外援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发挥外援的“鲶鱼效应”,从而带动中国足球水平的整体提升。

  尊重足球规律,敬畏资本力量。足球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资本天生是逐利、追求回报。简单、粗暴加任性地烧钱可能昙花一现,未必换来足球真实水平的实质提高。必须根据国情,立足当下、着眼长远,静下心来、沉得住气、稳得住神,坚持去行政化原则,坚定走市场化道路,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不揠苗助长,借助资本的力量,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紧紧抓住改革要害,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学习借鉴先进的足球理念、足球文化、足球技术、足球经济,从体制机制、发展规划、梯队建设、运营管理、科技创新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入手,夯实足球基础,筑牢足球体系,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最终达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效果,逐步积累、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发展之路。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吉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