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5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出身于香港贫民窟,幼年随母亲飘洋过海来到英国,在父亲的外卖店里辗转生活,在饱含种族歧视的校园欺凌中成长,以优等生的身份考入名校,成为物理学家,为了脑海中激荡的发明梦想放弃学术,走上独立却飘摇的创业生活,至今仍在为自己的发明和创业梦想而奋斗……前半段人生几乎是英国华人子女的人生模板,后半段却画风突变。当Kin F. Kam给寄来他最新出版的自传《血、龙与狮子》(Blood, Dragons and Lions)时,记者不禁为他的经历而惊叹,这一连串的人生历程,与脑海中对英国华人和华人子女的印象真是极为不同。
寻寻觅觅
2004年10月,当Kin拖着不太灵便的腿脚走上一道狭窄而陡峭的楼梯,站在五个面孔紧绷的《龙穴》投资者面前时,他紧张地几乎喘不过气。
他是第一个走进BBC经典商业投资节目《龙穴》(Dragon Dens)的华人。不到三周前,他还在约克大学的办公室里做研究员,编写电脑程序,研究电磁波与材料之间的互动。不过,Kin并不满足于这种看似稳定又体面的学术生活。
他说,“这可能与我本人的性格有关。”科学家是个竞争极为激烈的行业,要想有所成就,需要高度的专注。而Kin的兴趣则相对不那么专一。对照他的人生履历,虽然他对自然和抽象理论一直保有浓厚的兴趣,但他所从事的领域却一直在变化。
在以所在高中最优秀的A-level成绩毕业后,追寻自己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爱因斯坦的仰慕,Kin先去约克大学学理论物理并以一等学位毕业。之后,为了加强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基础,面对曼彻斯特大学的博士和剑桥的硕士录取通知,他选择了剑桥,因为那里有霍金和顶级的物理大师开设的课程。不过,剑桥的生活却并不尽如人意,他一方面与自己的身体状况做斗争,一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学业压力,他决定毕业之后先去工作,给自己做个调整。
在90年代早期,大学毕业生还没有那么多,就业市场还没有那么紧张,硕士毕业的Kin凭借强大的学历背景,在一两个月内就获得三个不错的面试机会,一个是去IBM做软件开发,一个是去卡迪夫的知识产权局做知识产权的审核培训生,还有一个则是进入卡勒姆实验室(Culham Laboratory)做核聚变研究。尽管自己当时并没有特别想从事物理方面的工作,但是,最后一份工作“看起来是最有趣也最崇高的”,他说。同时,由于在剑桥学习数学物理已经让他筋疲力尽,此时,他觉得应用物理看起来是更可心的选择。再说,通过核聚变反应来制造清洁能源,听起来就很高大上!
两轮面试之后,他顺利得到了这份工作。新的工作场所正如自己的想象,有意义的工作、友善的同事、体面的待遇,身边时不时就有重要的突破或者发现,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可以一辈子过到老。
然而,Kin却时时感到挫折感。他说,“作为实验室里最年轻也最缺少经验的人,身处这样一个受人尊敬的团队,我有时觉得自己好像是个骗子。”同事们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好像随随便便就能解决问题或者提出新想法,而他却总是缺少创造性,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这样的情绪下,眼前的工作也开始让他感到厌倦了。他想要改变,找一个能让自己真正投入兴趣的工作。他想起自己在大学最后一年曾接触的一门学问:量子力学。
在经过三年的尝试之后,他终于拿到了母校约克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导师是新近提升的马修教授(Jim Matthew),是理论光谱物理学方面的世界级专家,早在读本科的时候,他就是Kin最喜欢的老师。因此,尽管由于经费的问题,Kin没能进入自己最想研究的领域,他也觉得自己足够幸运了。
血色人生
故事如果就这样结束,Kin的人生仍然没有偏离寻常的轨道。就在我们几乎要为他感叹,啊,一个永远追逐自己理想的人,终于找回了人生的真爱,一个未来的物理学家、教授、学者,一段完美的人生就要展开时,Kin再一次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选择。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发明家。他已经拿到了五项发明专利,运营自己的公司。他的发明从日常消费品到医疗相关用品,他的生意起起伏伏,一直在积极寻找投资人,设法将自己发明的产品投入市场化生产。就在上个月,他飞到中国,商谈一个投资计划。前天他告诉我,他已经获得了积极的反馈,正在跟进之中。
是什么让他放弃很多人所珍视的稳定生活,而要去做一个看起来不太切实际的发明家?
他在书中提到:“在我的朋友们眼中,我当然有点与众不同,也有点古怪,或许是个天才?但事实是,尽管我在很多地方跟其他人想得不一样,但我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并没有表现得格外出色,也没有创造任何了不起的想法,我似乎更擅长于梦想种种跟自己的生活或学习相关的发明……我的性格缺少对某一个方向的关注,像大部分传统且成功的科学家那样,毕生朝着某一个重要的课题用功令我感到乏味。”
Kin的这种性格也体现在他的行文中。他的叙述清晰却线索繁多,每一个细节都被解释得清清楚楚,就好像一篇充满脚注的博士论文。
不过,除掉可能的性格因素,Kin还有另一个坚定的理由:“因为我珍视‘独立’,想自己做自己的老板。”
在这个理由的背后,隐藏的是他的身体状况。由于长期受一种罕见血液病的困扰,Kin从小就必须与医药相伴,也必须学着在某些时候自己处理自己的症状。这种长期的困扰所造成的对独立生活的渴望可能是健康的人从来不会想到的。
而在Kin的成长过程中,身体状况一直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尽管在这本书中,他终于坦率地开始谈论它,但在我们的谈话中,究竟要如何看待这个状况,以及我应该怎样在文章中体现它,他还是颇为踌躇了一会儿。事实上,在我们的谈话中,与中文直呼其为××病不同,他一直用“状况(condition)”这个词来指称这种血液问题。而他的很多朋友都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他一直患有这个疾病。
正如Kin所言,身体状况所造成的阴影自始至终贯穿全书,也贯穿着他的生命历程。这种先天问题令他从小就比同龄人多受苦楚,却也启蒙了他的精神,亦令他的奋斗更具悲壮色彩。
他说,由于这个原因,他在生活中多少会被人以不寻常的态度来对待。有些人会因此对他更加友善,有些时候,却只会令他遭受言语的辱慢。 而学校里一些原本就持种族主义态度的学生,更会格外愿意欺负他。此外,由于身体的限制,很多活动,譬如学校里的体育课,他往往不被允许参加。对于正处青春期的少年Kin而言,这种区别对待,无论善意还是恶意,都足以令他自尊受挫,因为他“希望的只是被大家当作正常人一样看待。”
我问他:“能否说身体的这种状况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他毫不犹豫地说,是的。
“在某种程度上,它影响了我对很多事物的态度。比如说,很多西方人会觉得,与民主相比较,经济不过是个垃圾。但对我这样长期受健康问题困扰的人来说,如果没有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人们就会生活在贫困中,像我这样的人,就无法得到良好的医治。”他为此对英国的NHS饱含感激和赞美,也在书中一再提到医护人员的友善和帮助。他说,他并不反对民主,也不是只强调经济发展,“但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已经站在一个物质相对发达的高度,往往容易视一切为理所当然,他们享受安定的社会、免费的医疗,而没有意识到,要达到这样的社会发达水平,一个国家首先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在另一个层面上,他的身体状况也深深地影响了自己的精神气质。他说,还在很小的时候,部分出于天生的好奇心,他就一直在想着,世界上是否还有另一个更伟大的存在,可以令他的身体好得快一点。“你经常地处在一种需要抚慰的境地当中,但我的科学训练又始终令我怀疑所谓上帝的存在,一直到1992年,我突然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体验,忽然感到一切都不重要了,我不知道你对这一段怎么看,但对我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时候,我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积压的怨气突然消失了,那是一种极其惊人的体验。”
勇探龙穴
现在Kin住在约克。当他博士毕业的时候,正值新世纪开始,互联网产业如千树梨花突然绽放,令世人无限激动也无限新奇,他也与一群伙伴一起鼓捣了一个IT公司,帮人设计网页。不过一群不会跟钱打交道的科学家最终还是解决不了因此带来的种种麻烦,公司很快解散,Kin回到约克又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
然而,一直在脑海中鼓荡的种种发明最终令他下定决心,放弃学术,去将自己的梦想付诸行动。2004年10月,他从5000多个竞争者中胜出,带着一个初具雏形的发明走上了当时刚刚开始录制的商业投资节目《龙穴》。回看当时的视频,站在五位商业大亨面前,彼时的Kin脸上还带着明显的青涩和紧张。
回忆起这次上《龙穴》的经历,Kin说,这段并不太长的楼梯对他不灵便的腿脚来说,几乎是座无法逾越的一座大山。在爬楼梯的时候,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我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我可能就能拿到这笔钱了。只不过,这笔钱将是BBC赔付的补偿金,而不是来自龙穴的投资者了。”
时隔6年,2010年,他又带着一项新的发明再次进入《龙穴》,这时他已经熟练很多,身旁还多了一位助手。他自信地演示自己的产品,尽管最后依然被拒绝,但Kin不懈地努力逐渐为他在当地积累起关系和名声,他开始获得邀请去演示自己的产品,也获得一些发明和创新上的奖项,并获得曼城一支设计团队的赞助。去年下半年,他又获得一笔创新奖励(innovation grant),从而最终可以克服一些生产上的问题,将发明投入市场。
在我们谈话的最后,我问他,迄今为止,你对你的人生怎么看?
他很认真地想了一会儿,告诉我,“ 当你找到自己的热爱时,就去探索它、追寻它、培育它——不要害怕你将面临的未知和困难。”(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