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医养结合” 把医院请进养老院
2016-01-28 08:57:58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去年,针对养老工作,本市20项民心工程确定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如今这项工作进展如何?在养老方面,代表委员还有哪些意见建议?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医养结合”

  解决失能老人养老问题

  “‘医养结合’可以免去老人患病在医院、养老机构、家庭之间的奔波之苦,又可以将一级医院空置的床位、富余的人力充分利用,缓解养老院专业养老护理员短缺的现状。”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局长曲孝丽介绍,去年,通过“养老机构把医院请进来、养老院走出去与医院合作、基层医疗结构增设养老服务”三种方式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截至目前,7个试点机构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病房共收治住院老年患者875人次,其中失能的老年患者就达到680人次。今年,本市还将制定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探索居家、社区、机构三个层面“医养结合”模式。

  市人大代表韩恩崑和市政协委员孙兆元认为,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解决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目前本市虽已启动医养结合试点,但出现了社会效应好、经济效益差,标准及管理亟待规范和专业人员短缺等问题。建议将现有部分设有病房的一级医院(包括一些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改造成为专门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老年护理院;制定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发展的标准和规范,明确统一的入院、出院规范标准,确保“医养结合”持续发展;民政部门应对有意愿开设医养护一体化病房,且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行政审批方面给予支持。

  “分类养老”

  为不同层次的老人“量体裁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人对生活品质的高水平需求。民建市委会建议,推行“分类养老”,结合不同层次的老人开设不同特色服务。

  民建市委会提出,目前的养老人群没有进行分类,对年龄、兴趣、自理、收入等各不相同的老年人实行混养模式,无法做到“量体裁衣”的养老服务,而“分类养老”,通过结合老年人健康状况、自理能力、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建议对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人进行全面客观的调研摸底,从收入、兴趣、年龄、健康等方面建立个人养老信息库,并基于调研数据来引导养老机构的设立;细化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公办养老机构,为无赡养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社会办养老机构,可以根据老年人需求开设不同特色的服务。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天津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