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化解房地产库存”列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任务之一。将楼市去库存上升到“国家任务”高度,前所未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的不平衡态势确实严峻。
房子库存有多严重,或许一组数据可以很直观的给出答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近7亿平方米,而前年同期还不足6亿平方米,一年陡增1亿平方米,创历史新高。这还不包括大量已建设未竣工,以及还未开工的。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监测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一二三线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9.8、11.9和19.3个月。
同时,受高库存的负面影响,房地产投资大幅度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开发增速降至1.3%,仅为去年同期水平的十分之一。其中,住宅投资增长0.7%,几近停滞状态。
不论从哪项指标看,化解房地产库存都刻不容缓。围绕供需两端发力,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成为消化库存的重要方式。从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到2016年1月8日结束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一个“房产总管”、一个“地产总管”,他们对“去化”任务做出明确部署,可以说从中央层面给出了破解的详细招数。
在陈政高看来,“要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的住房体制改革,把去库存作为房地产工作的重点,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住房租赁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此外,进一步用足用好住房公积金。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努力提高安置比例,2016年新安排600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实现公租房货币化,通过市场筹集房源,政府给予租金补贴。改进房地产调控方式,促进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落实地方调控的主体责任,实施分城施策、分类调控。
姜大明则强调,“去库存方面,要综合考虑房地产去库存和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实施有保有压的用地政策。”
创新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的用地管理,加强建设用地分类管控。改革土地计划管理制度,实行三年滚动编制、按年考核调整。围绕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区域发展“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加快年度计划下达和建设用地审批。“坚持有保有控,实行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保障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对土地利用粗放低效的城镇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不论是陈政高的“分城施策、分类调控”,还是姜大明的“有保有压、有保有控”,两大部门总管从供需两侧全方位发力,力破消化库存,异曲同工。“有减有加”,是市场之道。有加有减,有去有来,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值得期待。(文 /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