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让我来陪伴你——“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驻村社工剪影
2016-01-11 15:33:41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常志鹏)“院子里的树叶又黄了。那条花格裤子的裤腿变短了。奶奶说我的个子长高了。我考了满分,老师夸我了……可是远方的妈妈,你知道吗?”

  这是一名留守儿童写给妈妈的信。

  在重庆市酉阳、巫溪、黔江三个县的10个试点村里,由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重庆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共同发起的“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下,有一支30人的驻村社工群体,陪伴和帮助着3000多名留守儿童和乡村儿童。

  社工刘园进村没几天,一名32岁有三个孩子的母亲因产后抑郁自杀了。三个孩子中,最大的小武刚上二年级。

  社工们给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时,有一个固定的内容,就是引导孩子在生日礼上感谢妈妈给了自己生命。已经失去母亲的小武大声地读着给妈妈的信:“妈妈,感谢你给了我生命,希望你平安幸福,长命百岁……”

  妈妈离世,就好像又出门打工去了,小武还不知道那是永诀。于是,刘园在一段时间里每天都去小武家,跟他的奶奶聊家常,辅导小武作业。

  当时小武没有养成学习习惯,每天放学就带着两个弟弟长时间看电视。提醒小武做作业,他盯着电视迟迟不动。刘园就把条凳和板凳端到屋外面,辅导他学习理解题。以前,因为没有家长辅导,小武自己无法理解题意,作业也就不做了。

  刘园耐心讲解题目,孩子眼珠转了转,明白了。第二天,没等刘园开口,小武就恋恋不舍地离开电视,准备写作业了,还承诺以后主动写作业……

  社工张家钟所在的村子里,最让他着急的是一个跟着奶奶生活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奶奶已经80多岁了,孩子能做些农活和家务,但学习成绩非常差。想和孩子交流时,不管问什么都是摇头、点头,几乎不说一个字儿……

  张家钟最早的工作就是帮这个女孩开口。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终于把摇头与点头变成了“是”或“不是”。除了陪伴和辅导,还安排她管理图书等工作,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

  社工欧双娥发现村里的留守儿童偷了她们的钱包,把那个孩子找来一问便承认了。孩子要求不告诉其他人,社工答应了。但是几天后,孩子又偷了别人的钱……欧双娥的办法是从观察孩子入手。

  暑假是农忙的时候,各家的爷爷奶奶整天都在地里忙,小孩在家没人管,也无事可做。那个偷东西的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回家又晚,空荡荡的校园里常常只有他一个人,躺在升旗台子上呆呆地看着天空。

  孩子们身心都在留守,他们最缺的就是陪伴!

  驻村社工们不仅自己陪伴孩子来缓解他们的孤独,还为他们寻找“爱心妈妈”,结爱心对子,弥补孩子亲情的缺失。“爱心妈妈”平时会到小武和其他留守儿童家里,帮助老人一起照料孩子,督促孩子学习。此外,社工还利用传统节日组织活动,加深孩子与“爱心妈妈”之间的认同感。

  社工们还组织“娃娃团”活动,活跃课余生活,让孩子们懂得关爱自然、互相关爱。

  一次,一只猫头鹰碰巧撞死在玻璃窗上。社工们就带孩子们一起观察猫头鹰,看它的羽毛、眼睛、爪子和嘴巴,讲解猫头鹰为什么是益鸟……最后引导孩子们把猫头鹰埋在校外一个小园子的墙根下。几天以后,社工们竟然发现有孩子在猫头鹰的坟上插了几束小黄花。

  去年春节前,大多数孩子的爸爸都回家了,小武的爸爸没回来。村里人说,他没有赚到回家的钱。于是,刘园在除夕晚上把其他孩子组织在一起,引导孩子们:“小武的爸爸没回来,作为他的小伙伴,是不是应该关心他?”

  刘园带着孩子们来到小武家。大家围坐在一起击鼓传花,谁拿到花就大声朗读事先写在贺年卡上的话:“小武,不要因为一点事情就不开心,我们都是你的小伙伴。”“小武,我爸爸也没回来,没关系,我们在一起。”这样的情景,让小武的奶奶和在场的村民眼睛都湿润了。

  社工中有十多人家在外地,有时回一次家到重庆转车就要一天。一些骨干社工要督导几个项目点工作,经常是在路上折腾一天,晚上才到项目点,还要帮助解决社工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2014年,社工们在峡口培训时,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其中一个环节,是摆放亲情、爱情、服务对象、朋友等关系牌的位置。刘园先是把亲人和爱情放在很近的位置,但是马上又推开了,把服务对象摆近。辅导老师问她为什么换位置时,刘园禁不住泪流满面。

  时隔一年多,刘园依然难以自持。她说,当时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实际做的事距离那么大,那一瞬间,想起去世的父亲,还有艰难维持的爱情……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