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峰郭英芳在新家生活得很幸福。⑤3
▼夫妇俩的结婚照。⑤3
□本报记者 张海涛本报通讯员毛德胜
2011年前,李晓峰家在淅川县,郭英芳家在辉县市,山水迢递,互不相识。如今,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已喜结连理。
说起这段姻缘,离不开一项彪炳史册的伟大工程,离不开一场波澜壮阔的移民大搬迁。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推进,丹江口库区16.54万群众渐次踏上了搬迁之路。2011年,家住淅川县仓房村的李晓峰随着家人乡亲一起搬到了辉县市常村镇。
“刚刚搬过来时,周围环境陌生,人心不稳,大伙对今后的日子都有些担心。”仓房村党支部书记周学文回忆。
在上级移民部门的指导下,仓房村最终将大棚香菇定为村子的主导产业,将上级扶持资金集中用于建大棚。经过短短几年发展,目前全村已建成74座标准化香菇大棚,人均年收入从搬迁前的3600元升至2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菇专业村。
在淅川老家时,仓房村村民散居于丹江边的山林河岔中,交通不便。“搬迁前,附近就业机会很少,我一直在深圳打工。”李晓峰说。
搬迁后交通便利,周围企业众多,李晓峰如今在离家几公里的食品企业上班,父母也在当地打工,全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漂亮气派的移民新村,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势头,渐渐吸引了当地村庄姑娘们的目光。
与仓房村相邻的常北村有个姑娘叫郭英芳,在县城一家商场当营业员。经过乡亲介绍,她和李晓峰相识了。
“和他一接触,觉得人不错,挺聊得来。”郭英芳说。经过半年多的深入了解,郭英芳对李晓峰越来越满意,而且看到仓房村发展这么好,郭英芳决定嫁到移民村。
如今,这小两口的儿子已一岁多,李晓峰爷爷整天喜得合不上嘴。李老汉逢人便讲“没想到我这老移民在新家圆了‘四世同堂’梦”。
“现在,俺村移民和本地群众通婚的越来越多,仓房村在这里算是真的扎下根了!”周学文说。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