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高立林的收藏之路
2015-12-28 14:17:46
 

  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奥运藏品展示周迎来重量级展品,北京晚报资深报人——高立林为参展观众讲解收藏的文化名人签名奥运藏品及中外各界人士为2008奥运会的题词。

  这是一封信,打开这幅猛一看像画的信时高立林沉浸在与朋友邢振龄书信往来谈古论今的时光。

高立林的家被这些自己设计的铁皮柜占据着,里面装满了整理完的资料。

  办公室里几乎全部被收藏占据,几无下脚之地,高立林每天就在自己的心血里“摸爬滚打”。如今都是电子化,当年手写信纸的来稿都成了宝贝。

  整理资料之余翻找报社的各个垃圾桶是高立林的最大爱好,他的藏品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得来的。

  ▼一座城市的文脉,不该仅仅收藏于博物馆,也应该藏于民间。那些看似不高大上的藏品恰恰是来自我们的生活之中。正如此次在首博举办的京津冀民间收藏展上的那样,一部完整的记忆,需要“拾荒家”们。这是高立林的办公室。

  高立林在北京晚报当了小二十年的处级干部,从五色土编辑部主任到副刊中心主任,“然并卵”,老先生用了五分之一个世纪也没养出“官相”,乍一看上去倒像个“拾荒”的。

  本期北京晚报的“纪录版”之所以胳膊肘往里拐,报道自家人,自然是有个梗儿在里面。近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京津冀奥运藏品展示周上,本报记者高立林提供的由文化名人题词的北京奥运申办成功纪念封成功入选。该组纪念封由启功、季羡林、沈鹏、何振梁等几十位大家联袂签名;此外,同时入选收藏展的还有中外各界人士在北京晚报报头上方为奥运会的题词。这些原件首次与观众相见。百度一下这些题词者的词条,基本上可以勾勒出中国近百年的文化史。

  作为北京的资深藏家,高立林收藏的最大特色就是不花钱。不同于那些在拍卖会上频频举牌的土豪们,高立林的藏品基本靠捡。捡到一定境界后,堂堂大主任在收藏圈儿里就有了“拾荒家”的昵称。如果没有高立林的那份坚持和学识,我们看不到如此这般的新闻文化纪录。

  在高立林看来,自己之所以能成为藏友眼中的“拾荒家”,靠的是走心。走心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堂堂主任的办公室跟仓库别无二致,自己家里则是个大号仓库,连媳妇的衣服都只能塞进箱子里,柜子都让给了珍贵的资料。攒够足够的原始素材后,高立林的收藏蓝图就此缓缓展开。

  一晃几十年,高立林收集留存了大量珍贵原始图文资料,这里有读者来信、有几十年前的历史节点报纸的原始清样,有名人名家的往来信札。今天看来弥足珍贵的原始资料,当初很多是从垃圾箱,纸篓、垃圾间里拣回。如果说2008年之前高立林是业余拾荒者,那么之后开始由业余转为专业。他用了七年时间整理完十几万件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资料,仅人物一项就达几千位。许多都是绝品。今天看来,那些承载历史的纸片被重新整理归类后,像是一部未经剪辑的历史书,在中国新闻史上独树一帜。

  本报记者 安旭东 摄影报道J130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