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军
广州一保姆,上班三天,为提早拿工资,居然毒杀老人。待警方破案,她承认已先后杀害10位老人。看到这篇报道,想必许多人都会瞠目结舌,在“银发潮”持续来袭、服务业大力发展的今天,该消息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行业规范再次敲响警钟。
品行如此恶劣的保姆,在家政服务市场上居然大行其道,家政行业人手紧缺的程度不言而喻。有调查表明,目前一线城市普遍的家政从业人员,供需缺口均在10万至20万人之间。春节前后一个月,居家养老从业人员缺口高达70%至80%。
笔者认为,要根本上解决家政从业人员短缺、素质总体不高这一难题,就要转变全社会对待家政工作的观念和态度,从制度上规范和引导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
首先,应解决该行业人员的进入门槛问题。门槛低,从业者良莠不齐,甚至无证上岗,该行业人员素质必然在低层次徘徊。
其次,要解决该行业人员的政策保障问题。改变该行业人员现有创业扶持力度有限、养老保障水平较低等状况,在他们从业的各道环节,给予倾斜式政策,使该行业从业人员让全社会“看得起”,乃至羡慕,如此,家政服务业“血液”才会新鲜、优质。
最后,还应引导企业投资新型家政业。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能规范行业服务,但还需要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滴滴打车软件涉足“E”家洁,到360杀毒软件跨界做“阿姨帮”,运用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客户可随时找到自己所需的服务,通过智能选人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人员,这已不是梦想。对此,政府应给予积极回应、有效帮扶,尽快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现代家政服务业,满足家政服务业的新需求。
目前,我国家政企业超过60万家,但真正形成品牌的企业很少。痛点即是蓝海,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家政服务业大有潜力可挖。而直击痛点,克服难点,家政服务业的机遇才会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