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本是让人欣喜的事情。然而,农户买种子时为了省几块钱,不幸买到了假种子,辛辛苦苦一番耕耘后,不仅没有收获的喜悦,反倒要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近年来市面上生产与销售假种子的现象猖獗。仅2014年,在农业部联合公安部、工商总局组织开展的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中,全国各地就查处种子案件6400多起,吊销许可证31个,移送司法115起,惩处不法分子34名。
何为假种子
关于假种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给出了详细的规定,假种子是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或者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或者没有标签的种子。
农业部对于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也有着严格的标准,生产和销售的种子必须登记或者通过审定,其质量指标也应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并且在标签上标注适合种植的区域。
假种子有哪些形式
如今在市面上,不法分子制售假种子的形式层出不穷,不仅在包装标识上大做文章,让购买种子的农民无法辨识,而且吹嘘忽悠,夸大宣传,误导农民购买假种子,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种业市场秩序,具体形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套牌假种子,即以A品种种子冒充B品种种子的。
第二,散籽,即没有任何包装或标签的种子。第三,虚假品种冒用合法编号。这种形式表现为,伪造虚假的品种名并冒用现存的合法种子审定编号,使伪造的假种子具有“合法外观”。
第四,冒用已退市的品种编号。此形式与上述形式相似,差异在于冒用已经被农业部宣布退市的品种的编号。
第五,伪造虚假经营信息。某些经营者在生产假种子的同时,还伪造虚假的种子经营许可证、委托书或营业执照,伪造产地或冒用他人公司名称及地址,使农户在购买时放松警惕。
第六,“类似产品”与“混淆行为”。某些冒牌的假种子,为了提高销量在假种子包装上“下功夫”,使之与合法、驰名的种子名称、包装、图案相似,造成与知名产品混淆,误导农户认为是知名、质优的种子。
第七,虚假宣传。某些经营者利用耕作地区信息流通不畅的特性,在当地对假种子的质量、产量、适宜种植范围等方面作虚假宣传,或对产量、质量作保证,使农户“铁下心”购买假种子。
假种子的危害
假种子的危害不言而喻。
一方面,假种子会带来农业减产甚至绝收,2014年河南驻马店发生的假种子案件,导致5000多亩高粱地减产甚至绝收,直接损失达400多万元。另一方面,因为农户购买的是假种子,没有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程序,损失惨重而且索赔无门。
假种子的存在不仅危害粮食生产安全,同时也是阻碍国家种业发展的一大毒瘤。不法分子轻易套用、仿冒他人辛苦培育的品种,损害了育种机构以巨大代价获得的技术优势,挫伤了种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假种子的存在破坏了种业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对民族种业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国家对于假劣种子现象持“零容忍”态度。为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国家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为此,国家设有品种真实性鉴定的认证机构和相关标准,接受相关人员举报。并开展专项行动,通过创新机制、多措并举,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无证生产、未审先推等违法行为。
此外,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统一的种业信息发布平台、监管平台和植物品种标准样品库。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建立了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新品种保护、生产经营许可、市场监管等种业信息发布制度。
如何避免买到假种子
面对市场上的各种违规行为,在种子的选择上,买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购买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种子,选择著名种子企业以及著名品牌的种子。这样的种子在质量与产量上有保障,如果出了问题,农民也能索赔有路。
第二,不要一味追求价格低廉的种子。虽然正规厂商的真种子价格要贵一些,但对农民来说是超值的。而价格低廉的种子,存在很大的风险。
第三,因地制宜,选取真正合适的种子,不要一味地追求新品种。部分商贩会肆意吹嘘新品种,利用“超级种”、“太空种子”等名号搞噱头,但新品种不代表一定会更好,农户要慎重选择。
在购买种子时,也有技巧可循:
第一,应在工商行业证照齐全的经销商门店买种子。
第二,购买种子前与商贩充分交流。一方面,可在交流时辨析商家水平深浅,避免从胡夸海口、没有基本常识的经销商处购买种子;另一方面,与经销商充分交流,可以了解种子特点,选取最适合的种子。
第三,购买时,向商贩索要发票,并核对发票的印章与经营单位的名称是否一致。如购买大批量的种子,要封存留样,保存包装袋,以便出现问题时作为直接的依据。刘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