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移民新家发“新财”
2015-11-26 07:48:57
 

  我叫赵福禄,是一名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从2011年算起,过去这五年,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原先是淅川县香花镇刘楼村人。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推进,2011年8月刘楼村开始正式搬迁了。

  香花镇号称淅川县的“华尔街”,紧邻丹江,是全国闻名的红辣椒集散地,俺们刘楼是全镇最富裕的村。11年前,我就在江边经营丹江鱼餐馆和宾馆,收入可观。搬家之后咋样,我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

  搬迁通知下发后,一想到经营多年的宾馆、饭店就要消失了,我一个星期都没有睡好觉。

  知道我的困难后,移民干部积极做我的思想工作,带我到郑州找设计院重新规划产业,协助解决我的发展资金问题。

  他们还专门带我一起去看迁入地——邓州市裴营乡和谐社区。看到新楼房气派漂亮,临近城区交通便利,我终于不再犹豫,拆了江边的饭店,和乡亲们一块搬到了新家。

  搬到新家后,环境陌生,人心不稳,如何快速扎根、发展致富成了群众和各级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在移民部门、乡政府等大力支持下,经过市场调研,我决定在“新家”建立一个集种植、养殖、观光、餐饮于一体的移民生态产业园。

  搬到新家后,我流转了300亩田地,种植了晚秋黄梨、中华寿桃等果木和大棚蔬菜。接着又流转土地200亩,建起了三万只规模的蛋鸡场和千头规模的奶牛场、肉牛场。2014年,园内观光采摘等陆续铺开。

  现在,产业园的年收入已经超过千万元,而且让500多名移民实现了就近务工。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帮扶下,村里许多乡亲和我一样,在“新家”实现了致富目标。现在大家都说,搬迁不容易,但眼下这日子过得真美,算是真正扎下根了。③9

  (本报记者张海涛实习生魏宇麒采访整理)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河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