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人云
据报道,11月22日下午,正在进行的2015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中,上海大学生创业者协会(筹)发布一份关于上海23所高校1075名在校生的《上海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最新报告称,约有75%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满怀期待,既羡慕创业者的勇敢和成就,也希望有这样的机会成就自我。
目前,全社会掀起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49万人,这意味着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最难就业季”。但近期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利好政策也频繁出台,比如,九部委出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公司法》大修,年轻人可以用一元钱注册公司,不需承担昂贵的场地租赁费用;教育部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让想给自己几年创业试验期的大学生有离开学校的出路和回到学校的退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75%的在校学生对创业满怀期待”,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大学生创业可能会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一道靓丽风景。
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突出特征是思维活跃,具有创新潜力。不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意味着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去创业,更不是提倡大学生把学业放在一边提前挣钱。今年5月,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来到华南师范大学,与600多名大学生互动,诚恳地说:“大家千万不要急功近利,认为现在就要人人做比尔·盖茨,我认为特别危险。”他提到许多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太狭义,多指开公司当老板挣钱,谈到科技创新就是当比尔·盖茨或乔布斯。韩启德的这番话击中了当前一些大学生创业的软肋——不为前途为“钱途”。一些大学生急于创业,盯着的仅仅是个“钱”字,这样的动机与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初衷背道而驰,也不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
那么,大学生创业应该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创业观呢?笔者以为,一方面,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宜创业,创业不能盲目,必须正确处理好创业与学业的关系。我们鼓励创业创新,但要主次明确,学业同样重要,大学生要在学业与创业之间找到平衡点。另一方面,要对创业的内涵给予正确认识,避免“创业多指开公司挣钱”的狭义理解占据主导,创业必须放平心态,从小做起,无论成败与否,都不能仅仅用薪水、业绩来衡量。为通往更丰富的世界提供一种别样选择,积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这才是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所在。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