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牙舟陶技艺 六百年穿越
牙舟镇,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但在明清时期,当地就因“牙舟陶”而声名远播。其生产始于明代洪武年间,是一项穿越了600余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起脚用力蹬踹了几下,在旋转的转盘上,牙舟陶艺人钟成雄不慌不忙地放泥,提起、压样、起样、修整,一会儿的功夫一件牙舟陶的器形,便初见端倪。63岁的钟成雄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牙舟陶的传承人,
他土生土长在贵州黔南
州平塘县牙舟镇新陶
村。家中祖辈都是从事
牙舟陶制作到他这里已经是21代传人了。他七八岁就跟着父亲做学徒,1972年进入平塘县牙舟陶瓷厂,这是个集体企业。“那个时候牙舟陶的制作,工资是分级别的,我刚进厂是一级工,每个月18元的收入。1988年厂子倒闭,“牙舟陶”的发展也举步维艰,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对于从事了大半生陶艺的钟成雄是个打击。他说“牙舟陶在平塘的历史变迁中其地位和价值是任何民间工艺品都无可比拟的,我一定不会放弃这项技艺。”
“牙舟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摸牙舟陶了,老艺人也少之又少,牙舟陶面临失传。”钟成雄说。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传承工作以及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工艺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牙舟陶这一传统工艺不再显得沉冗。他的作品也随着技艺的精绝走出了平塘。
2015年11月10日在黔南州60周年成就展上,钟成雄带着他亲手制作的充满了贵州文化的古朴以及神秘的作品,第二次走进了北京,走进了大众的视线。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