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广东“追峰隆谷”促义务教育均衡
2015-11-14 06:45:17
 

  南方日报讯 (记者/毕嘉琪通讯员/粤教宣)“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要求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再次重申。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的广东,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被视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重中之重。

  笔者获悉,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已从2010年的1532.73亿元提高至2015年的2728.7亿元,增加1195.97亿元。在“大手笔”的投入下,各地纷纷放开手脚创新机制,打出优质学位“扩容促优”、城乡教师“一盘棋”流动、外来工子女积分入学、政府购买民办学位等“组合拳”,开辟城乡教育“追峰隆谷”、着眼内涵发展的均衡之路。

  四年百亿奖补资金助欠发达地区“创强”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补齐乡村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这块“短板”。

  据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广东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发展目标,省政府先后出台贯彻落实及配套的政策性文件,进行分层指导:在欠发达地区,通过创建教育强镇、强县、强市,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已经成功创建教育强市的珠三角发达地区,“争创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先进市”。

  从2013年起,广东开始改变“推进工作靠专项”工作思路,整合2012年—2015年基础教育大部分建设类专项资金,并适当追加,打包成基础教育“创强”奖补资金,4年投入100亿元,支持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创强”。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累计下达基础教育“创强”奖补资金50多亿元。

  一系列“以评促进”举措为义务教育均衡提质按下提速键。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教育强镇(乡、街道)1262个、教育强县(市、区)85个、教育强市12个,覆盖率分别达80%、63.4%、57%,与2011年相比,覆盖率分别提高了39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珠三角9市有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25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3个,覆盖率分别达50%、33%。

  其中,全省57个县已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

  120个县(市、区)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系数的综合差异系数达标(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0.65、0.55)。截至2014年底,全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的比例达91.2%。

  设山区教师岗位津贴城乡教师“一盘棋”流动

  专家指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难点在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出“强师工程”,省财政5年间投入25亿元用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据悉,全省各地目前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县域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截至2014年底,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平均工资达4600元/月,比2011年同期增长45.3%。

  2013年,我省全面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2014年,全省有33万多名山区和农村教师享受岗位津贴,人均岗位津贴达720元/月,粤东西北地区教师月平均工资更比2010年同期增长80%,部分地方出现了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回流”的现象。

  留住了农村教师,还要让他们的教学水平能与发达地区教师“齐头并进”。为此,我省大力开展多项省级示范培养培训,建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对口帮扶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惠州等多地探索教师“县管校用”机制,打破学校界限,骨干教师“一盘棋”流动,让薄弱学校也能享受重点学校的名师资源。

  在此带动下,近年来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职称等指标都有明显提升,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从2010年的73.98%提高到2014年的89.60%;农村中小学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由2010年比城市教师低1.5个百分点转变为2014年比城市教师高6.2个百分点。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南方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