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这座从“灾难”中涅槃的城市,在迈入了经济社会转型提升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根基,提升藏区执政水平,把“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贯穿到社区,引领这座三江源区的中心城市跨越发展?
玉树市给出的答案是:走准、走实“4321”党建之路。即围绕生态、稳定、发展、民生四大任务;坚持问题、基层、效果三大导向;突出“三基”建设、基层党建两个重点;构建城乡一体化“大党建”工作格局。
玉树撤县设市后,社区作为玉树的新生事物,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补强“薄弱环节”、消除“木桶短板”成为全市“三基建设”的当务之急。
玉树市将项目化管理的工作理念引入基层党建和“三基”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坚持命题化设计、瞄准目标选项目。通过走访调研、集中座谈的形式对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论证,并以“立项”方式将其具体化、目标化。坚持工程化推进,明确进度建项目。坚持把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方法、模式引入党建工作,突出抓好项目的实施,定名称、定人员、定进度、定目标、定措施,明确党建责任人,做到“一个创建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套班子落实、一个阶段验收”。
全市确定“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走特色党建之路”的思路,实施了“2+8”先锋引领特色党建工程,探索出了一条高原民族地区不断加强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径。打造党员党性感恩教育基地、党员红色教育基地两个党建示范基地,打造集体经济、民族团结、乡村旅游、绿色生态、结对共建、维护稳定、科技富民、勤廉文化八类党建示范。
打造“2+8”升级版,以公路沿线为重点区域,实施“党建示范带”,以示范带建设全面带动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坚持“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推进”理念,依据社区情况,各街道社区将辖区划分为小区网格、楼群网格、单位网格,30—50名党员的建网格党支部、10名党员建网格党小组,组建网格党组织,按照志向相投、兴趣相近、活动相似的不同群体建立特色党组织,把党组织的“根”扎进党员群众,通过组织覆盖延伸服务触角,使群众有事随时能够找到组织、找到依靠。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则、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网格化责任体系。
推行“西同社区136工作法”,以社区党支部建设为要点,打造社区工作领导核心;以组建党员、志愿者、社区专职工作者三支队伍为重点,壮大社区服务骨干力量;以“六心”为民服务活动为抓点,提升社区服务整体水平。
以基层为着力点,强化基层组织,加强基层队伍。玉树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按照“四级网格”的要求,在重点区域和行业领域,探索推行“党支部+党小组(畜牧组、行业协会)+党员中心户+党员(网格员)”的组织模式,逐步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全覆盖。
在西同社区,划分为五个网格区域,每个网格区都建立一个党小组,每个网格区均由居民推选出1名党员担任网格长兼党小组组长,每个党小组再推出2-5个党员中心户,使党组织建设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平均每个网格区有260户左右,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13户居民,帮助居民开展扶贫帮困、纠纷排查、社会维稳、便民服务、基层党建、流动人员管理等工作。同时社区党支部还组建了维稳联防队,工人组织、妇女组织、青年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小组等基层组织。
以大规模培训为手段,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借“新玉树大讲堂”的平台,积极邀请省州市内外专家教授,举办各类主题培训班14次,培训5600余人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期,培训260余人次。依托北京智力对口援助,组织50余名社区干部到北京进行为期60天的社区工作跟踪培训;以省委党校、州委党校、四川西昌、海北原子城、江西井冈山等为重点,组织200多名党员干部进行“异地”交流学习。不断创新“上挂”、“下派”机制,不断在“实践”中培训提升干部能力。去年以来,先后安排140余名干部入乡驻村,16名选调生到市直机关跟班学习。
以“谈、巡、联、观、考”为重点,建立完善“五项机制”,不断推动党建“主体责任”落实,促进“三基”建设、基层党建取得实效。
“党建约谈”,对全市基层在党建工作的难点重点,主动介入、主动解决、主动问效;
“党建巡督”,由党建巡查组定期对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巡查,及时对工作中的薄弱点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指导帮助,推动基层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
“观摩考评”,分领域、分层次组织党建观摩会,通过采取实地看点、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观摩人员随机点评和现场打分的方式,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观摩考核考评;
“党建联席”,定期对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进行集中研究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拿出可行的方案,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在推进中“不卡壳”“不熄火”。
以“群众工作全覆盖”为目标,全面加强“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建立综合服务大厅14个,便民服务大厅12个,村级便民服务站24个,党员便民服务点347个,开展群众服务万余次。(张多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