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服务落地企业发展?如何让周边百姓也享受到落地企业带来的溢出效应?罗源县碧里乡建立政企民联防联动机制,搭平台、解难题、促双赢
□本报记者 龙友情 通讯员 林克城 郑秀杰
7日,在福建华东船厂有限公司船坞内,修饰一新的15万吨级货轮“德彪西”号正准备出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陶汉申告诉记者,上半年,华东船厂已接单完成120艘次货轮的维修任务,产值逾1.3亿元,形势喜人。
华东船厂是中外合资的大型修造船企业,2005年落户罗源县碧里乡,依托罗源湾优良的港湾资源,船厂拥有深水岸线2250米,建有10万吨级以上干船坞3个。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没有理顺与项目所在地的关系,再加上受国际海运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公司业务开展得并不顺利。
碧里乡下辖有11个渔村,近年来包括华东船厂在内的几家大型企业先后落户,如何处理好渔民生产生活与落地企业发展的关系,让两者和谐双赢,成了乡党委政府思考的课题。
“畅通沟通渠道,让政、企、民三方坐下来,协调解决问题,是党委政府应尽的责任。”碧里乡党委书记游永文说,今年初以来,乡里以服务企业促发展为契机,建立起政企民联防联动机制,一方面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把村民诉求摆出来,共谋解决之道,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今年4月,一场例行的协调会在华东船厂政企民联防联动办公室举行,碧里村党支部书记陈奇浩提出,由于维修船舶较多,进港时堵塞了村里渔民出海通道,带来安全隐患;梅花村干部提出,船厂维修作业时产生的粉尘影响了村民生活,希望船厂解决。华东船厂了解后当即决定,把维修作业车间往里挪,同时新建遮蔽范围更广、密度更大的防尘网,最大限度减少对渔民出海的影响。
这样的协调会,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就是在这样的协调沟通中,企业与村民的矛盾渐渐消融。不仅如此,华东船厂还利用自身资源,帮周边群众解决突发困难。今年3月,碧里村村民陈奇细的老宅突然失火,危及周边连片木房。危急时刻,乡政府连忙协调华东船厂消防队救火,5分钟后,消防队及时赶到,扑灭了大火。
企业群众是近邻,企业发展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活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东船厂中层以上干部有200多人租住在碧里村,给村民每年带来了不少房租收益。随着人气集聚,碧里的小商铺、餐饮店等多了起来,一些渔民索性洗脚上岸,当起了个体老板。
今年“六一”期间,碧里乡还牵头组织举办了政企民联谊会,华东船厂、华能港务、罗源湾码头等企业为碧里中心小学改善教育办公条件捐助钱物近20万元。
罗源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叶潮炎表示,政企民联防联动机制搭建起落地企业与村民之间的交流平台,落地的“香饽饽”产出了“金效益”。接下来,碧里将以华东船厂为试点,逐步把这一机制推广到罗源湾码头有限公司、华能港务有限公司等区内大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