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家住永安市大湖镇魏坊村的魏兴金一大早就在村口的公路边等车,赶往邻镇的养兔场。喂完兔子、做完兔场卫生后,他返回家中,搬出和他相处了20年的竹椅制作工具,坐在客厅里,开始制作竹椅。
“我做竹椅已经20年了,虽然每月订单不多,挣的钱也不多,但我还是坚持做下去。现在村里除了我可就没人会做了,这手艺也要失传了。”魏兴金说,帮别人喂养兔子,做兔场卫生是他今年初找到的新工作,这工作不需要一直待在那,干完就可以回家,每月工资600多元,多少也可以贴补些家用。
今年68岁的魏兴金,憨厚老实,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他曾经应征入伍,在部队还是一个能说会唱的文艺兵。
“现在村里组织了一个腰鼓队,我是队里唯一的男性。我爱好音乐,还曾经在部队受过专业训练,现在我还是腰鼓队的教练呢!”魏兴金自豪地说,平时在家做竹椅累了,就去打几下腰鼓放松一下,感觉生活也充实多了。
1971年,魏兴金从部队退伍回乡,当时年轻力壮,重活累活都难不倒他。他与制作竹椅结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村里来了一群浙江籍竹篾师傅,村里的老人们也开始做一些粗糙的竹制品,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时,只要看到谁家请师傅做竹篾,我就会蹲在一旁看,很想学得这门手艺。”魏兴金说。
1994年,魏兴金毅然放弃帮人打工的高薪水,向村里会做竹椅的老人拜师学艺。学成之后,他用自己的积蓄置办了一套做竹篾工具——篾刀、锯子、小凿子等,还有一件特殊的工具“度篾齿”,这工具只有专业制作竹篾的师傅才懂得正确使用。
如今,魏兴金这门制作竹椅的手艺早已在村里及邻村广为传开。“我们附近几个村,也就魏兴金会做了,他做的竹椅牢固,工艺精细。”走在魏坊村的大街小巷,听到村民们如此评价。
在永安,竹制椅子曾是老百姓传统的家具之一,尤其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几把或大或小的竹椅。大人坐大椅子,小孩坐小椅子,夏天坐着凉爽,冬天垫一块棉垫,经济实惠,经久耐用,而且不怕日晒雨淋,还便于清洗。随着城市和乡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生活习惯也起了变化。如今,在城里人的家中,已经很难见到竹椅了,然而在农村人的房前屋后,竹椅还是随处可见。
“以前,尽管城里人也使用竹椅,会做的人多,还是没有销路。由于我们在农村,更是少人问津。我做的竹椅大部分都屯在家中。”魏兴金说,“现在虽然买的人不多,会做的人更少了,但我做的竹椅反倒不愁销路了,都是村里人提前找我预订。”
魏兴金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天工作10个小时,最多能做3把竹椅,按市场价一把40元,一天能挣120元,关键是做这种竹椅可以用竹子的边角料或山上的小竹子,无需什么成本。”
“原先想将这门手艺传给儿子,可是一口就被回绝了。”讲到技艺的传承,魏兴金叹了一口气。
2004年,由于肾积水,魏兴金做了一次大手术,从此他的身体大不如前。坚守了20年的老手艺,如今还没找到传承人,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
近年来,随着各种美观、价格便宜的塑料制品的出现,年轻人已经慢慢冷落了竹制品。受市场冲击,原先做竹制品的师傅也逐渐转行。而今竹篾这门手艺活已经无人问津,因此魏兴金也多年没带过徒弟了。
“做竹篾要有足够耐心,加上收入低,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了。”魏兴金说,他年纪大了,打算再做几年就不做了,希望能收几个徒弟,把这门手艺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