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各方人士献策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2015-05-20 11:26:18
 

  新华网 >>正文

  2015年05月20日 11:26:18来源:河北日报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高端会议上,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围绕环保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展开对话。董立龙摄

  5月19日,廊坊国际会展中心,唐山华洋自动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向客户推介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等环保产品。 赵 威摄

  ■阅读提示

  作为本届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两大高端会议之一,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高端会议于5月18日上午召开。

  这个以“低碳、循环、智慧”为主题的会议广受各方关注,因为就在过去20天内,中央先是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引领这一国家战略开始实施;随后又印发《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全面部署。

  如此背景下,在这场探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高端会议上,围绕如何将生态环境和协同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的话题,来自中央部委的专业人士、环保领域的知名学者、产业界的代表纷纷献策。

  编制京津冀生态规划,实现联防联控

  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要率先突破。即将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必定对这一领域有着宏观的顶层设计,如何能让京津冀之间在具体的生态环保领域也实现协同发展呢?

  5月18日,在2015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举办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高端会议上,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在发言中透露,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中。

  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最不容忽视的短板。就此,何炳光表示,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部署,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编制上述规划,已经先后征询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两市一省人民政府的意见,并就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将按照程序报批后印发。

  “解决区域生态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联防联控,协同发展,共建生态文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在发言中介绍,国家正在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全力推进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和终端内耗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目前已经发布79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65项强制性能效标准,这将为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我们一定要靠联合发展,联防联控是标,联合发展才是本。”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问题上,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认为,常被大家提及的“联防联控”是一个重要的措施,但它的前提条件是“联发联控”,“发展”的“发”。

  曾任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多年的熊跃辉认为,环保问题有时候也是社会问题。“有记者采访我,说河北这么多钢铁企业为什么不关停?我问,1000万吨钢后面有10万人就业,这些老百姓怎么生存?”

  与会多位专家眼中,这也是三地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而何炳光则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找准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点指明了方向。

  他建议,河北要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需要勇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主阵地,打造重要绿色增长极。

  具体而言,首先要抓紧提出本省的生态文明方案,明确任务目标,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同时,依据自身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支撑区”这一重要定位,总结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工作经验,继续加大水污染、土壤污染修复力度;还要推动京津冀循环经济合作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经济绿色转型。

  会议透露,张家口市和承德市已经被列入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两市的探索将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贡献经验。

  依靠精准发力,提高协同质量和效率

  在熊跃辉看来,生态环保协同发展除却区域间的协同,还应该在更进一层上做到协同,依靠精准发力,提高协同的质量和效率。

  熊跃辉呼吁,协同环保应该在治理和预防上协同推进,不要一味地只把产业政策、技术力量、关注度都放到末端治理上,一定要考虑源头预防。

  “煤炭、钢铁并不可怕,不是洪水猛兽,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好好管理,不去清洁利用。”熊跃辉表示,能源管理和清洁利用这样的源头预防需要引发更多关注。

  他举例介绍,德国人口密度和能源密度跟京津冀差不多,也是将近3亿吨的煤炭消费量,但人家为什么没有形成这么严重的雾霾?因为德国做到了清洁利用,把煤炭、钢铁等产业管理好了,实现达标排放,仍然会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北京神雾集团董事长吴道洪也认为,末端治理肯定存在问题——需要花钱去治理而不产生效益,从而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并且容易给监管部门造成腐败的机会。他所在企业研发的技术,不用焦炭就能炼铁,通过煤制氢气使污染减少90%,从而实现源头治理。

  而熊跃辉看来,精准治理就是要盯准问题来治理。他建议,要吸取前几年只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而没治理雾霾的教训,在战略性减排上统筹污染因子之间的关系,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时,不能光顾当前,还要着眼长远,例如治理PM2.5之后,危害程度不亚于前者的臭氧问题可能会随之显现。

  据了解,为了实现精准化治理,环保部2014年启动了一项“环保下基层”活动,第一站就选择了唐山,组织各方专家给唐山会诊,希望以此找准当地治污的精准发力点应该在什么地方。

  “光有国家标准不行,国家标准考虑的是一般水平,考虑的是使70%的企业能够达标。”熊跃辉认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也要协同推进,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允许地方制定标准,地方需要依据自身区域环境质量的状况、污染物排放的形式和任务来确定排放标准。这样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治理。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也表示,我国各地因产业布局和生活习惯差异化较大,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也具有区域特点。对此,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不能简单照搬前人的成熟经验和技术,而是应该因地制宜,结合京津冀区域特性,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形成符合区域特性的解决方案。

  “精准治理,要靠科技进步,也要靠监管到位。”熊跃辉感慨,“我们国家不缺技术,缺的是责任和良心,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不尽责,其次某些排污企业不讲良心,牺牲的是环境和老百姓的利益。”

  这位被会议主持人称为“侠骨柔情”的业界专家建议,在监管上的更进一层,需要各级政府协同发“狠”,管理上要狠一点,否则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市场化促绿色发展可持续

  如何让规划变为现实,才是协同环保的关键环节。为体现对这一环节的重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把自己的演讲题目定为《让绿色发展可操作》。

  他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要对生态资本进行核算。他说:“习总书记讲过,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它是有价值的,是应该货币化、可计量、可交易的。”

  在刘世锦看来,整个社会资本可以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三部分。建设一个工厂,增加了物质资本,但是植被被破坏了,造成了污染,实际上生态资本减少了。照此推算,对于社会财富的理解和核算也随之会发生变化。

  一位企业界与会代表对刘世锦的话深有感触,新的环保形势下,企业已经不能只对传统成本进行核算,而是要将环境成本纳入到决策范围,只有通过成本管理行为的实施来提高环境效益,才能最终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

  “生态资本这本账,到底有多少呢?我们不清楚,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要开始算这笔账。”刘世锦透露,环保部正在就此搞一些试点,他建议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要在这方面先行一步。

  而据记者了解,在承德市,已经组建了一个自然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市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并希望通过抓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着眼于用市场化的手段促进资源的转化变现。

  而这也正是专家眼中实现京津冀协同环保的必经之路。刘世锦表示,要使绿色发展成为主流,成为一项可持续的事业,必须使它商业化、产业化。

  专家们认为,环保事业,不能像最初那样只是环保组织在积极推进的公益事业,也不能停留于很多基金会大力推动的慈善事业上,而应该成为企业有“利”可图的事业,成为一项能够持续开展下去的工作。刘世锦说:“我们要创造市场条件,把绿色发展的一些标的物尽可能市场化。”

  据了解,京冀之间已经率先试点跨区域碳交易,天津自贸区内也获准进行碳交易,相关探索已经在逐步推进之中。

  赞成市场化观点,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甘中学也在会议发言中表示,要使公司生态产业的运作回归于市场,因为市场能够调动千千万万的人来创新、创业,使生态环保相关事务更具效率。


编辑:小微

来源 | 河北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