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当地时间周三(8月4日)下午6时50分,伊朗西部城市哈马丹,从机场通往一座体育场的路边,聚集着大批欢迎伊朗总统内贾德的市民,内贾德将从扎波尔机场直接前往萨拉万体育场发表演说。就在此时,突然传来一声爆炸,随后硝烟散尽,内贾德继续其行程,并如约完成演讲,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总部设在迪拜的阿拉伯电视台言之凿凿,称内贾德遭到一枚土制炸弹袭击,但本人安然无恙,这一消息被黎巴嫩未来电视台转播,并迅速波及国际性大传媒,美联社发出“内贾德车队遭遇枪手伏击”的新闻,并称枪手已被逮捕。
阿拉伯电视台的自信自有其根据,有革命卫队背景的伊朗法尔斯通讯社也报道了内贾德遇袭的消息,比该社更早的则是素以保守和亲政府著称的伊朗“新闻在线”网站。阿拉伯电视台还声称,消息得到内贾德办公室的证实,被攻击的并非总统座车,而是一辆随行的小型面包车。
但真相很快变得扑朔迷离:数小时后,首先是伊朗总统办公室出面否认,继而伊朗各大传媒均异口同声地表示,袭击并未发生过。照他们的说法,那声爆炸的确是有的,但只不过是欢迎人群兴之所致,燃放了一枚大型鞭炮而已。
自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以来,类似的袭击、恐怖活动并非罕见,伊朗官方通常的做法是公开报道并大做文章,往往将事件的幕后主使归咎于“犹太复国主义”或反政府的“人民圣战者”组织。有时候甚至有异议人士质疑:伊朗当局是否刻意编造或夸大恐怖活动,以激发民众对“敌人”的愤怒情感。如果真发生了针对内贾德的袭击,伊朗官方照理不会不认,好出风头的内贾德更可能在演讲时大做文章。
诚如路透社随后所分析的,哈马丹是一座宁静的城市,远离敏感的矛盾漩涡,居民素来循规蹈矩,且内贾德此次前来是为几项政府惠民工程主持启动仪式,是“送礼”来的,发生针对内贾德的袭击似乎不太可能。事件发生后,被认为最有可能发动袭击的“人民圣战者”组织立即在巴黎公开发表声明予以否认,而另一个可能的发动者——伊朗库尔德斯坦自由生活党也保持沉默。法国电视2台认为,袭击者要么是非组织的个人偶发行为,要么就真如内贾德所言,人们听到的不过是一声爆竹。
大选风波后,伊朗加强了信息监管,不论手机、网络或视频在线,都很难再如以前那般人肉搜索、即时直播,更何况事件发生在戒备森严的总统车队经过的路段,有严密的保安措施,也许,人们永远也难以得知此次事件的真相。
然而真相也许并不重要。
伊朗是中东国民教育程度最高、科技最发达、西方现代文明认知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美欧的许多流行事物,在伊朗都深受青年人的欢迎。但另一方面,作为历史悠久、近代又曾饱受列强干预之苦的文明古国,伊朗人又有着异乎寻常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这种矛盾心态下,他们对美国和西方、对内贾德、对伊朗与外界的核争端,都有着极为复杂、矛盾的双重心态。
不久前,伊朗刚刚受到联合国的新制裁,而美国更附加了额外的单方面制裁,原本一直对伊朗宽容的俄罗斯也骤然变脸。在这种背景下,伊朗民众究竟作何选择,是本着民族主义精神继续支持内贾德的强硬路线,还是改弦更张、寻求缓和?而要作出这样的抉择,对于伊朗这个虽以宗教立国、却在世俗政治领域实行民主制的共和国而言,是根本无需用炸弹来发言的。
不仅如此,作为神权-政权二元政治的独特国家,内贾德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元首,哈梅内伊和围绕在他身边的大阿亚图拉们,才是伊朗真正的主宰。伊朗今天的内政、外交主轴与其说是内贾德的主张,毋宁说是大阿亚图拉们的立场。内贾德和他的政府实际上不过是神权在世俗领域的一个代言人,纵使攻击内贾德得手,也无法改变伊朗的政治走势,甚至可能激怒保守的大阿亚图拉们,让伊朗从强硬走向更强硬。
(作者: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刘纯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