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1月16日中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和部分中国青年进行了为时1个多小时的对话,对话全程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体,迅速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民众所了解,并引起了热烈的关注。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奥巴马并非第一位与普通中国人进行直接对话的美国领导人,两位布什前总统、克林顿前总统和多位美国国务卿,都曾在高校和其他场合与中国大学生和其他阶层人士进行过对话、交流,但在对话中引入网络视频直播,似乎还是第一次,形式是全新的,内容和风格又有什么新意呢?
和以往的类似对话一样,奥巴马在演讲中强调了此行目的,强调了美国和他这位美国最高元首所关注的问题,在对话过程中甚至强调“美国总统的首要使命就是保护美国人民”。但与此前参与类似活动的美国领导人不同,在讲话中他并未过多谈及“美国价值观”,也努力避免提到一些可能引起中方争议、不快的话题。他多次谈到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传统的尊重。不仅如此,在演讲和对话中,奥巴马回顾了美中交往200多年的历史,缅怀了中美友好、合作历程中的多个美好瞬间,并引用了“温故而知新”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很显然,如果说以往来访的美国高级领导人,在这类活动中更多地注重“让中国人了解美国人的想法”,此次奥巴马则竭力想显示一种新态度,即他本人和美国,都在努力尝试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
与之相适应的是对话的另一方,即与会的中国青年代表们。以往在类似活动中,与会的中国民间人士,其所提出的问题,绝大多数是与中国话题有关,基本围绕着美中双边关系,围绕着“美国将怎样看中国”、“美国将怎样对待中国”等主题展开,这样的话题在此次对话中仍然不少,但引人关注的是,不少提问者的话题,体现出更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譬如,人们听到了对有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忧虑,听到了对阿富汗局势的关注,听到了对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问题的关心,也听到了对奥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感想、以及对奥巴马个人成功经历的兴趣,从这些五花八门、甚至看上去有些杂乱无章的话题中,可以看到一个新现象,即新一代的中国青年,开始不仅仅局限于利用这个难得的对话机会,试图“让美国了解中国”,而开始尝试着通过这种交流、对话,去更多地了解美国、了解美国人的想法。
从关注自己到关注别人,从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想法,到先试着去关注、去感受对方的想法,当对话双方不约而同出现这样的新气象时,人们只能将之归功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归功于社会的发展,归功于全球化进程,归功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归功于两国社会、民众视野的开放和心智的成熟。
从“让别人了解自己”到“让自己了解别人”,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中美两个大国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彼此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当这种变化不仅仅局限于这种特殊形式的对话,而逐渐渗透到上至官方往来,下至民间交流的中美关系各层面,将产生更深刻、更有意义的影响。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正如奥巴马此前在日本演讲中所说,他并非不谈“美国价值观”,而是希望和胡锦涛主席私下谈。如此次对话般和风细雨的交流,始终仅仅是两个大国交往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这是国际关系的常态,也是每一个参加和关注此次对话者所必须清醒认识和正确对待的。
(作者:陶短房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