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文章:2月16日英、法两国海军相继证实,本月早些时候,英国核潜艇“先锋”号和法国核潜艇“凯旋”号在大西洋海域相撞。
由于两国海军官方均闪烁其辞,两艘核潜艇相撞的具体损失目前不得而知。从报道上看,英国方面似乎倾向于对事故后果向严重方向估计。有海军军官声称“核潜艇相撞后果要多严重有多严重”,并不排除核泄漏可能;而法国方面则力图轻描淡写,称仅仅声纳罩损坏,不影响继续执勤,也不至于造成核泄漏。
两国官方、军方对此次事故遮遮掩掩并非不可理解。此次相撞的两艘核潜艇均系发射弹道核导弹的战略潜艇,是两个核国家核威慑的唯一组成部分(两国均已放弃陆基、空射核武器),战略核潜艇的安危事关国家核心利益,自然不能随便披露信息。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个核大国间相互进行潜艇跟踪与反跟踪、追逐与反追逐的猫鼠游戏,公开和不公开的核潜艇碰撞不知凡几,前苏联K-19号核潜艇甚至因多次与美国潜艇碰撞,被戏称为“撞艇专业户”、“寡妇制造者”,以致2007年俄海军司令追溯往事,公开呼吁签署避免水下冲突协议,以免类似悲剧反复重演。然而以往的碰撞,基本都发生在攻击型潜艇间,因为这些潜艇原本就担负“驱潜手”角色,跟对方潜艇斗法是它们的本职,此次却是史上首次战略核潜艇间的对撞,这种国家重器通常行踪诡秘、对海上直接冲突采取回避态度,如今对撞不但发生,而且对撞双方还是盟友关系,着实发人深思。
由于法国在北约防务一体化进程中长期处于游离状态,有专家分析称,英法之间可能缺乏必要的情报和数据交换,导致两艇对撞惨剧。但两国均是水声探测设备研发、生产大国,其最精锐、最宝贵的战略核潜艇,在和平时期竟无法发现其它核潜艇的接近,无情揭示了彼此海军训练、装备上的严重漏洞。
此次相撞的是英法潜艇,但应该警醒的决不仅是这两家。近年来潜艇隐身能力飞速发展,被发现的概率大幅度降低,相应的,类似相撞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大。目前在一些地区,新兴海军国家间的水下对峙剑拔弩张,它们之间类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许比两艘盟国战略核潜艇相撞要更大,可能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和环境问题都不容忽视,也许的确如某些海军人士所言,到了各国协调、建立相关避免水下碰撞有效机制的时候了。
英国此次受损的“先锋”号,和法国此次受损的“凯旋”号,分别是其仅有的4艘战略核潜艇之一。鉴于战略潜艇的重要性,不论此次伤情如何,为确保万无一失,它们回港后都势必进行细致的检修,将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两国核潜艇编队的减员,和战略核保护伞的削弱。英法两国的核潜艇战略基本相同,即保持全天候至少1艘在海上处于随时待命状态,而要做到这点,至少需要3艘核潜艇,即1艘在航、1艘在港、1艘检修,法国“凯旋”级原定建造6艘,因冷战结束和财力困难减为4艘;英国“先锋”号所属的“前卫”级现有4艘,由于成本高昂,政府一直计划削减为3艘,两艇相撞使得两个核国家的核威慑能力处于勉强顶用的临界点,如果英国真的削减为3艘,如今便早已出现“核漏洞”,而法国唯一的核航母“戴高乐”号日前正进坞大修并更换燃料,至少1年半无战斗力,“凯旋”号的意外无疑令法国海军、乃至法国国防和国家战略安全体系捉襟见肘。
法、英是仅次于美、俄的海军大国,仅仅一次意外,其整个海军和核威慑体系都因此产生重大问题,一些旨在加强海洋战略的新兴海军国家应从中得到有益的警示。这些国家中有的因财力关系,无法大量装备战略导弹核潜艇;有的因基础薄弱,只能高价从外国购进1、2艘核潜艇,维持象征性的存在。法英潜艇碰撞的后果提醒它们,拥有水下核力量是一回事,但构建完整的水下核力量体系则是另一回事,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即使英、法这样的发达国家和海军传统强国也并不轻松,因此,要不要建设,如何建设,对于雄心勃勃的新兴国家海军决策部门而言,都是既现实又严峻的问题。
核潜艇相撞,得到警示的不应仅是两艇主人英、法,每个有志发展海洋战略的国家,都应从中汲取必要的借鉴和教训。
(作者:陶短房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