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融入法国社会路漫漫
[ 2008-11-17 08:44 ]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文章:随着奥巴马当选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少数族裔融入问题引起法国舆论关注。其中当然也包括法国华人的走向。据笔者观察,起码在目前阶段,华人离真正融入法国社会还有相当长距离要走。

为何这样说?参政议政是衡量少数族裔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指标。把法国与最大的移民国家、也是华人移民较多的美国做一对比,情况就一目了然。华人在两国人口中的比例几乎均为百分之一。据2005年数据,美国已有50多位华人市长。由于市长属于权限不大的公益性职位,证明美国华人热心投身于社会公共事务,出现劳工部长赵小兰、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这样的政坛佼佼者也就不足为奇。反观法国华人社会,2008年市镇选举中仅有2人当选副市长职位,至于政府内阁或者国会中则空无一人。去年大选期间,笔者曾观摩过几次选举造势活动,基本见不到同胞身影,可见华人对于政治活动的淡漠。

本次美国大选给法国政坛带来冲击波,也引起各党派对吸收少数族裔的反思,比如法国社会党准备在兰斯召开的党大会上讨论这个问题。一名阿尔及利亚裔法籍商人发起旨在推动种族平等的请愿书,得到了法国总统夫人卡拉·布吕尼的支持。法国媒体也仿佛刚刚睡醒一般,纷纷提起法国国会555名议员中,居然还有1名黑人。但主管人权事务的国务秘书亚德泼了冷水。这位原籍塞内加尔的内阁成员认为,奥巴马当选掀起的热潮会很快降温。她说:“若没有行动的话,这一个运动最终会消失。”

当然并非只有进入政界才算融入主流。所谓主流应指遵从大多数之意,而问题在于,法国有总统大选、立法选举和市镇选举三项大选,如果华人对于牵动法国眼球最多的选举活动都不积极,只是待在家中看电视,放着民主权利不行使的话,那以何方式维护自身族群利益?只有像法国其他族群一样,去现场聆听和欢呼,甚至参与政党,参加组织活动,才有希望融入进去,成为其中一员。奥巴马有华人卢沛宁充当他的核心幕僚,即将走入更宽广舞台,下次法国大选是否有华人精英为法国总统候选人出谋划策,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法国华人对政治淡漠的根本原因首先源于薄弱的经济基础,华人大规模移民法国始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要么是躲避东南亚战乱,要么来自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其中许多人靠做餐馆和服装厂起家,谋生尚且不易,哪顾得上参政议政。早年来自浙江、最近这些年来自东北的大批非法移民,既让法国人感到惶恐,也加深了他们对华人的种族主义歧视,在巴黎主流媒体上,为数五六十万的当地华人社区基本是被忽略的一群。近年来华人经济状况大为改善,但基本没有改变经济活动“内循环”状态,即他们的成功与中国的经济腾飞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的资金也往往在华人内部流动,甚至即使盈利也更愿意存入中国国内的银行。经济层面上实际还是基本与法国社会隔离。

后来陆陆续续有大量留学生留在法国,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也开始进入法国大企业或者科研部门工作。但不少人仍然像老华人华侨一样,秉持远离政治的传统,生活在封闭圈子里,不关心社会,谈不上跟其他法国人交流。造成法国人对华人的印象是沉默神秘,压根不可能在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上进入主流社会。法国至少有将近上百家有一定影响的华人社团组织,但很少听说哪个组织经常与法国人的社团一起搞活动,基本都是在华人圈子内部吃吃喝喝,迎来送往。在庆祝奥运开幕式等活动上,甚至都排斥法国人参与进来,喜悦未能与人分享,算是留下些许遗憾。

如若改变这一面貌,加快法国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步伐,必须要从改变华人的观念入手,既要敢于也要善于同其他法国人交流,积极参加法国社会活动,尤其是政治活动,比如加入法国的政党团体和协会组织等。从传播学角度看,发出自己的声音尤其关键,比如在法国当地虽然有数家读者众多的中文报刊,固然可以让华人及时了解法国新闻,但却没有一家华人主办的法文媒体,介绍当地华人的思想、生活和经济状况和中国的真实情况,这就等于与法国主流社会没有交流平台。从公共舆论角度,法国华人虽然也有类似向程抱一、赵无极、朱德群等少数这样的知名文艺界人士,但一他们属于书斋学者,二来已经年纪偏大,相反平日与华人和中国相关的新闻充斥着负面消息,很少华人能够挺身而出,基本没有话语权。这种状态一日不改,华人就依然是法国社会沉默的大多数。(蔡印同)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