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新政的外交流向
[ 2008-11-12 09:16 ]

11月1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右)应邀首次进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现任总统布什,就经济危机和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举行会谈,以确保政府顺利过渡。新华社/路透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热热闹闹的2008年美国大选已告一段落。尽管还需要选举人团的象征性投票,但奥巴马已经戴上了当选总统的头衔,美国的媒体也迫不及待地称呼他为“我们的新老板”。奥巴马的胜利无疑象征着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飞跃:在大选中,他不仅赢得了女性、黑人和少数族裔的广泛支持,而且白人也在选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选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标志着美国开始打破200多年的严重种族偏见,反映美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时势把奥巴马推上了政治领袖舞台。

奥巴马所以胜选,原因很多,有民众的求变心理,有奥巴马的个人魅力,有民主党阵营的精心筹划和强大的筹款能力,有奥巴马智囊的“网”络民心,更有媒体的几乎“一边倒”,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布什的遗产压垮了麦凯恩。奥巴马的演说以“我们需要的变革”为题时,麦凯恩还在劳神费力地解释“我们为何而战”。尽管麦凯恩一再宣称“我不是布什总统,如果你想和布什总统竞争(总统职位),你应该四年前参选”,但大多数选民仍然不买账,仍旧视麦凯恩为坚持布什总统路线图的追随者。正如《华盛顿邮报》在投票前指出的那样,布什的包袱和经济危机使选举的天平向奥巴马倾斜。

作为美国现代史上支持率最低的总统,小布什即将成为“老”布什,很快将黯然结束八年的任期。在过去的八年里,世界各国领教了以单边主义、反恐、先发制人和政权更迭为主要特色的布什主义的风格。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人民尤其是新总统还要面对布什留下的遗产,包括若干负资产。

奥巴马已经表示,将尽快组建自己的内阁班子,开始“奥巴马新政”。对于奥巴马来说,其新政的最强音当首推如何稳定日益下滑的美国经济。早在竞选期间,他就开始筹备其豪华的外交和财政班底。目前奥巴马队伍已经开始工作,进入过渡模式。奥巴马已经初步圈定了财长人选,并很快要求国会在今年年底通过可能高达1900亿美元的新的一揽子刺激经济的计划。奥巴马还建议给中产阶级减税,推出巨大的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呼吁政府投资绿色技术,扩大健康保险,以应对不断上升的失业率。

在奥巴马的新政中,一个值得期待的领域是他的外交政策。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毫无疑问,奥巴马外交的第一把火将是着力改变美国在海外不佳的国际形象。鉴于民主党人的传统作风,人们有理由相信,奥巴马将努力修复与盟国和大国的关系,强调国际合作,侧重于通过谈判来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尤其是美国与所谓“失败”、“邪恶”或者“敌对”国家之间)的关系。

奥巴马的第二把火也许会烧到伊拉克。竞选期间,奥巴马曾许诺将在16个月内从伊拉克撤出作战部队,现在到了他该兑现自己诺言的时候了。

奥巴马的第三把火也许是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就指出,新的美国总统将面临十大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引导中国崛起。无疑,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中国问题以及中美关系将是奥巴马新政中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过去几年,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共同利益日益增长,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良性发展的阶段,以前在美国大选中经常出现的有关中国问题的杂音在2008年少了许多。于是一些人认为,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时代想当然还是乐观的。的确,从中国美国商会独家发布的《巴拉克奥巴马主导的对华政策》一文中可以看出,奥巴马认为“在未来数年内,美中两国将面临一系列挑战,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和改变过去八年美国的政策路线。美中两国如何才能应对这些挑战,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找到共同点,这些对两国以及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美中两国认识到我们的共同利益,就能在很多方面实现双方的目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施行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为两国乃至整个亚洲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这表明美国对华政策的大框架将不会随着政党的更替而有大的改变。

但是,更多的人还在观察。在该文中,奥巴马也指出,若要实现双边经济关系的均衡发展,中心问题是中国必须改变其汇率政策,“作为总统,我将利用一切可行的外交途径寻求中国货币政策的改变。”考虑民主党人重经济、重贸易的传统,奥巴马极有可能大打贸易牌,中美之间的经济摩擦有可能增加。同时,在小布什时代已经被相对淡化的人权牌、民主牌以及宗教牌也极有可能再度走到前台。更为重要的是,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着被很多学者称为“结构性的矛盾”,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将成为奥巴马新政的长期任务。

奥巴马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总统,他的下一步目标就是要做一个伟大的总统。目前,美国和世界都期待着改变,期待着这位当选总统抛弃布什的遗产轻装上阵,期待着重新看到70多年前曾经改变美国命运的百日新政。奥巴马能够带领美国走出低谷,摆脱目前的困境吗?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尽管奥巴马在当选演讲中反复宣称:“我们终将会克服一切……是的,我们可以!”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