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住那只看不见的手》之寒颤中的纽约(五):逛街有感
[ 2008-11-10 16:31 ]

逛商店是女士们的喜好。比尔却兴趣阙如。在商店里,通常比尔都是看好了就买,买完了就走,很少流连。今晨应苏珊之邀,比尔陪她去了新泽西州的沃尔玛购物市场。除购物外,比尔的兴趣还在了解市场情况。苏珊是临时回纽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总部报告工作的。

出哈德逊河隧道不远,就到了购物市场。那里地域开阔、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纽约市民称便。停车场上给比尔的印象是汽车寥寥无几。也许这是非周末之故吧。进了商场,店铺鳞次栉比,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就是顾客稀少。许多名牌商店都在橱窗上贴出折扣、赠礼或赊卖的醒目广告。门可罗雀的商店里,售货小姐背着手,站在角落里,眼巴巴地望着门前过往的顾客。门口传出悠扬动听的轻音乐,但不知是放给谁听的。

苏珊走进了一家时装店,挑了半天,看中了一件浅蓝色的纯毛时尚上衣,属著名的“李宁”品牌系列,中国造。标价是120美元,如今改写了三次价码,最后只剩39.9美元,几乎是原价的三分之一。步出店门时,苏珊喜洋洋地问比尔:“我买的值不值?”

“值,”比尔答。

“为什么值?”苏珊刨根问底,大概是想赢得几句赞誉的话。

“我在胡达老板的小店里买东西时,您提醒我杀价三分之二,我还有点开不了口。现在在美国的大商店里,三分之二的折扣送上门来,还不值吗?”

苏珊狠狠地瞪了比尔一眼,笑道: “你真坏!” 虽然挨骂,比尔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只有一家商店顾客盈门,那就是倒闭中的“百老汇百货公司”。店铺的门上赫然一条横幅:“大小商品一律50元四件”,橱窗的玻璃上也贴满了相同的引人广告。苏珊和比尔与民同乐,穿插在拥挤的人流中,在店内转了一圈,只见货架上的商品都被抢购的顾客翻得乱七八糟,几乎每人手里都抱着几样东西,从衣着、枕头、玩具到马桶刷子,无所不有。苏珊要回非洲去,便随手拈来,取了几件日用品,凑足了八件。比尔在二层的音像部看到歌王帕瓦罗蒂一套三张的影碟,心为之一动,便拿在手上,又“拣了便宜”取了另外三张本来不想要的音像制品。之后,他们几乎排了20分钟的队,才付了款。看起来,凡有所获的顾客都兴高采烈。对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商店倒闭倒不是一件坏事!

出了店门,苏珊问比尔:

“你的影碟是正版吗?”

“大商店里买的,当然是正版,”比尔脱口而出。

“要是我,我就买盗版!”

“盗版非法!”比尔有点一本正经。 “合法的不一定合理,”苏珊反驳道,“知识产权主要是保护商家的利益。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用十分之一的价格,买一盘质量还可以的影碟,何乐而不为?” “按你的想法,还有谁出巨资去开拓新的产品?”

“国家是干什么的?非把市场留给私人?退一步讲,私人的积极性也要保护,但从教育和普及的角度,买得起的人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依我看来,精神产品的价值不在于能否卖高价,而在于能否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享用。”

“你是说商家应当降低售价,以适应群众的购买力?”

“正是这样。如果正版货和盗版货价格相差无几,谁还去买盗版?政府又何必费那么大的力气去打击盗版?”

比尔承认苏珊讲的有一定道理。为商业利益而牺牲广大群众的使用和享受,的确是时代的悲哀。

中午,比尔邀苏珊到“麦当劳”吃快餐。虽然美式快餐被一些人斥为“垃圾食品”,比尔仍认为它是美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午餐时,比尔问苏珊:她此次从撒哈拉返美有何感受。她沉思了片刻,答道:

“地球上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富裕的世界,如美国;另一个是匮乏的世界,像非洲。两者有天渊之别。美国虽好,月有盈蚀。时隔不到一年,我回到这里,发现市场萧条,生活艰难。我不知道是否又陷入另一次周期性衰退。”

“这两个世界的确无法比拟,”比尔表示,“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有富人和穷人。如果按货币比算,美国的穷人的收入恐怕比撒哈拉的富人还阔。但在我们这个富得流油的国家里,穷人照样一贫如洗,有的人连最低的生活也不能保证。经济萧条时期,日子就更不好过。我真想不通,人们创造的巨大财富,哪里去了?”

苏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低头不语,继续享受她的盘中餐。过了一会儿,才肝肠寸断地说了句:

“如果美国的穷人尚且困难,撒哈拉穷人过的生活只能说连猪狗都不如!”

(作者:杨冠群 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副代表、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