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通胀的主要成因是国际阴谋吗?
[ 2008-07-28 09:46 ]

“国际阴谋”之说不成立

不断有论者指出:几年前,我国外汇储备2000亿美元时,石油价格在30美元/桶左右,可买70亿桶石油。如今外汇储备增加了七八倍,只能购买100亿桶石油,即以石油为准的真实购买力增加不超过1.5倍。因此,当前的国际高油价和美元贬值是美国为转嫁自身危机而针对中国的阴谋。

笔者以为,此说不成立在于:其一,美国经济中,进口石油的所占比重和数量远高于中国,那么,若要搞阴谋提高油价害别人的话,自身经济所受的损害会更大。

其二,如果以当前美元对石油的购买力缩水作为阴谋证据的话,那么,几年前,北京两三千元人民币/平方米的房子现在涨到了一万八至两万元/平方米,那是否为咱们国的阴谋?

其三,作为国际货币之一的美元是在贬值,但不能只看对石油的购买力的极大缩水,还要看到,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每单位美元的可购买物的选择在增加,有些工业品在降价,如对电视机、冰箱、电脑、手机、汽车等工业品的购买力又在增加。贬值多少需要计算“一篮物品”后才是准确的。若美元贬值程度真到了以当今石油购买力算出的结果的话,那美元也就崩溃了。

还未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人民币亦是同样道理。在开放的经济中,货币的升贬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升值不是恩赐,贬值也非阴谋。从自身利益出发,如果储备美元的风险过大的话,人们又可有多种选择。譬如:将外汇储备多元化,让不同升贬的货币相互冲销,对外汇体制进行改革,将风险分散到微观层面,使政府不再作为风险的唯一承担者。

我国目前通胀的根源在于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导致需求过度增长。要使通胀率降至5%以下,广义货币供应增长需受到抑制,使经济增长率回落至潜在水平。在当前的宏观经济中,需要政府继续运用货币政策抑制通胀,需在必要时采取一些保障市场供应、抑制物价的措施。同时,处理好与适度经济增长的关系。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经济运行中,能够减少由各级政府驱动的投资项目,提高商业银行贷款的使用效率,使货币供给总量及其增长速度符合国际上公认的“货币规则”。(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一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