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科齐访问俄罗斯“以和为贵”
[ 2007-10-14 14:27 ]

现在讨论萨科齐的外交政策实在为时尚早。如果他还没在世界各国转完一圈,所有的猜想都只能是猜想,而不是国际关系的现实。但从本周对克里姆林宫的造访来看,萨科齐的俄罗斯政策并不像此前宣称的那样激烈,而是低调务实,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明显超过了意识形态分歧。

回溯一下法俄关系历史脉络,也许对观察今天的双边关系有所启示。从18世纪开始,彼得大帝就启动了旨在效仿西欧的全面改革。一时间欧洲的建筑、文化和艺术风靡俄罗斯,“讲法语”更是成为俄罗斯贵族时髦的社会风尚。被称为现代俄语之父的普希金从小浸润在法国文化中,他甚至能用法语写诗。至今很多俄语词汇都与法语相同,许多语法也多有相似之处,不能不说是深受那个时代的影响。彼得大帝还提出一个口号,要让俄罗斯“融入欧洲”,但俄罗斯人没想到,这句口号一喊就是200多年,至今俄罗斯也没真正成为欧洲的一分子。

二战结束后,戴高乐将军担心欧洲最终被美国人控制,提出建设的“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宣称要建设一个包括苏联在内的“整体欧洲”。戴高乐把“从大西洋到乌拉尔”这句话喊了不下几十次。由于东西方冷战,戴高乐的欧洲梦最终成为一个泡影。

当希拉克还掌握着法国的政策方向的时候,施罗德也正在担任德国总理,俄罗斯总统普京成功地在西方国家之间制造了分裂:不论在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方面,还是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方面,俄罗斯,德国和法国都保持了一致。外交家称此为巴黎-柏林-莫斯科轴心。美国人,英国人以及波兰人当时都以疑惑的眼光看待这三个国家之间日益紧密的关系。然而三国之间的蜜月随着柏林和巴黎政府的换届而结束。默克尔及萨科齐上任之初首先急于和美国修好,并带着批评的目光看待普京。

用普京的话来说“俄罗斯现在是一个主权民主国家”,在形式上存在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权分立,总统和议会也是由全民选举产生。但它现在只有政党才能够参加议会选举,个人是没有权利,而且这个政党支持率必须要过了7%以上才可以进入议会。普京还实行中央集权管理方式,总统的权力很大,地方领导人由当地老百姓选举变成总统提名,由议会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在欧美国家的眼中并不是真民主。

萨科齐8月27日对驻外使节的政策演讲中,明确警告俄罗斯不要用能源实施“野蛮行为”。他此前还曾多次批评俄罗斯的人权纪录。因此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对萨科齐的首次俄罗斯之行捏一把汗,认为两位新老强人之间的对话势必火花四溅。但连续两天的访问让人感觉波澜不惊,萨科齐表现出的更多是对希拉克对俄政策的继承,而非颠覆。

萨科齐在莫斯科表示,法国不打算给俄罗斯上人权课,准备与俄罗斯开展没有任何冲突的建设性合作。他认为两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有所接近,希望在科索沃问题上找到不伤害任何人的解决办法,鼓励俄罗斯继续与美国进行导弹防御系统方面的谈判。对此可以看出萨科齐外交的实用主义色彩。

前不久笔者与巴黎政治学院的欧洲问题专家克里斯蒂·勒凯内教授讨论过萨科齐的外交政策。他认为,“希拉克是个传统的‘戴高乐的追随者’,具体表现是他并不关心与法国打交道的外国政府是否民主,只要这些政府治理下的国家是稳定的就OK了。相比之下,萨科齐对人权问题敏感得多。萨科齐更多以价值观为评价标准,他的外交部长库内什也如此。两人都确信西方世界必须要捍卫其民主价值观。因此他们公开批评伊朗的核计划,批评普京在俄罗斯推行的政策。当然经济利益也会被平衡考量。观察这种价值观为导向的政策将实施到什么程度肯定很有趣。比如在伊朗,法国似乎更喜欢批评,而不是为法国公司争取订单。”

萨科齐这次莫斯科之行,是他当选总统以后的首次重要外访,也被媒体看作是萨科齐政府新型外交的一次测试。由于往往是实力和利益决定了大国关系走向,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法俄关系将继续朝着理性务实的方向发展。(蔡印同)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