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萨科齐执政百日,法国人长透一口气:总算“动”起来了
尼古拉·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入主爱丽舍宫已逾百日。法国历来有这样的说法:执政头百日,是新总统与舆论的“蜜月期”。总统可以放手做一些“不得人心”的事,如触动部分公众利益的改革,或涉及重大问题的法案修正,等等。因为总统新当选,选民对新总统总是相对宽容,愿意让新总统有足够的权威来改变法国的政治生活。因此这三个月是总统放手一搏的大好时光。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如何评价萨科齐的“百日执政”,并非易事,因为萨科齐绝对是一位“非凡”的总统,他不按常规“出牌”,就连他的度假也与众不同:自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他是第一个敢于接受私人邀请前往美国度假的法国总统。连萨科齐夫人也是“另类”的:为出席女儿的生日宴会,塞茜莉亚居然轻描淡写地拒绝了出席八国峰会的晚宴。从某种程度上说,塞茜莉亚也可能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史上最为“我行我素”的第一夫人。
从记者的感觉来看,萨科齐入主爱丽舍宫以来,风格变化之明显、之强烈,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仅以记者邮箱每天收到的邮件数量之多,即可窥一斑。每天邮箱里至少会有五至十封来自总统府新闻处、发言人或总统外事顾问的邮件,有的是国家元首公告,有的是新闻发布会通知,有的是总统行程预告……透明度确实有所提高。但这还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以“决裂”为标志的竞选口号,在萨科齐上台百日后,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印证:一是风格,二是方法,三是对舆论的影响。三十年来,法国人已经习惯于政治家们的因循守旧。因而当萨科齐有所动作的时候,法国人便长透一口气:总算“动”起来了。
个人风格:“无处不在、介入一切”
人们记得,左翼社会党的密特朗在当选总统后,就曾在百日内采取了一系列的强硬措施,来实施他的“左翼”政策。当时法国自战后一直是右翼统治,因此密特朗的“三把火”曾烧得相当“震撼”。如废除死刑、企业国有化、推行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膨胀”政策等。但很快,在现实面前,密特朗第二年就开始全面退却,“膨胀”也就演变为“紧缩”。今天,萨科齐的秘诀在于他尚未事实上改变法国,就已经成功地“制造”出某种“萨科齐主义”的行动方式:无论是法国的对内、对外政策,都已经深深打上了萨科齐的烙印。
“萨科齐主义”的最大特点,是新总统的“干涉主义”行事风格:萨科齐介入一切、出现在一切地方、对所有事件发言……甚至在没有大事的情况下,萨科齐也能“制造”出事件来。比如“今日无事”时,总统便去观看“环法自行车赛”。于是,政治记者们随之出动。结果,百日执政,媒体几乎没有一天不报道法国总统。给法国人的感觉是,政府不见了,总理不见了,部长们也不见了,只见总统一个人在“日理万机”。事实上,从记者每天收到的总统活动行程表来看,萨科齐也确实一刻不停。统计下来,百日里萨科齐对149件国内国外大事进行了干预或发表言论,出国访问十多次,接见数以百计的法国各界人士和外国来宾。美国报刊将萨科齐比喻为“金霸王电池”广告里那只永不疲倦的小兔子。
萨科齐“无处不在、介入一切”的行事风格,与他的前任希拉克、密特朗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无形中,萨科齐实际上改变了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对总统和总理职责的分工:外交与国防事务是总统的“保留领域”,而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其他事务,则由总理全面负责。萨科齐早在竞选时就说,他将是一位“治理国家的总统”。他还有一句话也给选民留下深刻印象:“我说的就是我将做的。”事实上萨科齐也确实是这么做的。结果是,今天的法国宪法尚未修改,就已经颇有“美国化”的味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萨科齐变成了美国式的执掌全面事务的最高领导人。
改革方法:不按常规出牌
“萨科齐主义”的第二大特点:怪异、非常规行事方法。首先,萨科齐上台后组成的政府,做到了男女部长相对平衡。十五名内阁成员中八男七女,另外在十七名国务秘书中(相当于副部长)还有四名女性,这在法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其次,萨科齐将执政基础向左翼扩展,纳入了一批左翼社会党的“叛将”。在全部32位部长和国务秘书中,左翼社会党成员有外长库什内、公共政治事务国务秘书贝松、欧盟事务国务秘书茹耶、法语国家合作国务秘书博盖尔等,其中还有两名社会人士,如青年与体育事务国务秘书就是萨科齐的朋友、法国国家橄榄球队的现任教练。他将在率队打完即将开始的世界杯后正式赴任。
此外,萨科齐还成立了一系列专家委员会,对修宪、全球化等重大问题研究对策,其中也将一批社会党巨头收容在内,如前文化部长雅克·朗、前总统府秘书长阿塔利、前外长韦德里纳等。这对左右翼来说都具有“震撼性”效果:左翼因此而分裂,右翼则抱怨多多——本来内阁小政府给他们的机会就不多,再让左翼人士占了一批位子,使得这些政客们一无所获。
再次,萨科齐真正推行了一套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可称为“右翼”的政策。过去法国右翼总统的一般行事方式是,组阁时按政治立场划线——右翼政府全部任用右翼部长;而执行的政策,则往往向中间靠拢,目的是避免产生社会动荡。萨科齐却反其道而行之——组阁“左右兼容”,政策则绝对向右“一边倒”。法国政论家认为,这是二十年来法国首次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右翼政策。
媒体印象:一流的公关高手
“萨科齐主义”的第三大特点,就是对舆论的冲击力。萨科齐显然是“传媒的一代”。他深知媒体的力量及其对民主政治生活的决定性作用。萨科齐百日执政,几乎可以说是“为传媒和舆论而执政”。
内阁纳入年轻漂亮的黑姑娘雅德出任人权事务国务秘书,与其说是为了加强法国的人权外交,不如说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传媒镜头。能说会道的北非裔女司法部长达蒂也一样,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能够入阁还有吸引传媒的因素。事实上,达蒂很快就成为媒体的“宠儿”,并引起激烈的争议。不仅她的两位兄弟因贩毒入狱,她的“不称职”也是一个司法界窃窃私语的话题。已有两位大法官因她而辞职。
事实上,法国新闻界对部分阁员的“能力”早已有所“私议”:只是“蜜月期”未过,不愿公开而已。但萨科齐在舆论上的成功,却是毋庸置疑的:多项民意均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法国人认为萨科齐“开局成功”。
目前,法国反对派杂志《玛莉亚娜》周刊声称,法国只剩五家“反萨科齐”的报刊和电视节目,其余全部是总统的“粉丝”。这当然有所夸张,但法国媒体对新总统赞誉有加,则是真的。当然也许是“蜜月期效应”。(本报巴黎8月16日专电/本报首席记者郑若麟)
外交四处开花得盛誉 内政初涉改革需努力
外交卷宗:烙下“萨科齐主义”印迹
从外交上来说,萨科齐也以“个人主义”的行事风格,给欧盟、美国和非洲留下了深刻印象。至少有四大卷宗烙下了“萨科齐主义”的印迹。欧盟卷:萨科齐拉着德国总理默克尔,抛出欧盟宪法简化版,以重启欧盟建设。萨科齐亲自与反对最激烈的英、波两国领导人反复谈判,最终“力擒”布莱尔和卡钦斯基;八国峰会卷:萨科齐出席八国峰会,首次在全球媒体面前亮相,成为焦点人物。
最富戏剧性的是利比亚卷,萨科齐把第一夫人两次派往利比亚,解决了“保加利亚护士”事件。萨科齐是否与卡扎菲有“秘密交易”,在法国和欧洲闹得沸沸扬扬。德国对此甚为不满,批评法国总统“个人主义”。但在法国,萨科齐特别是第一夫人塞茜莉亚,却大获好评。
第四个则是非洲卷。萨科齐还在担任内政部长时,就因反非法移民问题在非洲“名声不佳”。这次以总统身份前往非洲,萨科齐尽情享受了最为盛情的款待:夹道欢迎、盛大国宴……不过,非洲之行究竟成效如何,除了向利比亚军售引起欧盟其他国家的不满外,其他包括解决非法移民和共同发展问题,都留下了空白的一页。
内政革新:四项改革引发争议
对于内政,萨科齐总统至少有四项改革方案最引人注目。一是向富人送去一个大礼:税收封顶和遗产税改革。萨科齐有一位名声显赫的朋友:歌星约翰·哈利代——这位在法国走红快半个世纪的星级人物,却因不愿交纳沉重的税,在去年和今年先后闹出申请比利时国籍、移居瑞士的“丑闻”。萨科齐当时就许诺,当选后将修改税法。法国对富人收税狠是全球闻名的,以致法国的富人纷纷“逃”到邻国生活。这次税改将税收最高限额规定为不超过收入的50%,遗产税也同样做了有利于个人的修改。
其二,通过了公交系统罢工的“最低服务制度”。1995年冬天法国工会为抗议当时朱佩政府的退休制度改革,曾发起地铁和公交大罢工,几乎使巴黎瘫痪了一个月。萨科齐通过这项法案后,等于从根本上把罢工的威慑力削弱了。这是又一个“右翼”的胜利。今后工照罢,但地铁和公交将照开,只是量少了。
第三项重大改革的对象是司法制度,将对青少年惯犯、累犯的判刑大大加重。第四项则是对大学体制的改革,给予校方更大的权益。这四项改革曾一度引发很多争议。至今反对党还对其中好几项,如税收封顶提出违宪诉讼,要求宪法委员会进行违宪审议。不过,专家指出,在右翼占据国民议会、参议院和宪法委员会多数的情况下,这一局面恐怕不大会出现。
萨科齐总统已经警告他的内阁成员:九月份假期结束后,他们将“绝不会空闲”。那时,改革将涉及失业、医疗、退休、购买力等真正直接与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来源:文汇报 郑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