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8年总统选举初选的临近,参议员希拉里正怀着兴奋而又有些紧张的复杂心情张望着未来,而民主党人也已经动员起来,力求“翻版”2006年中期选举的胜利。
《新闻周刊》日前公布的民意调查令希拉里感到欣慰。这项民调显示,美国大部分选民都说,他们准备好选出一名非裔美国人或一名女性当总统。用美国政治评论家的话说,“美国社会已准备接受美国最高领导层的多元化。”
在《光荣与梦想》一书中,作者曾经感慨地说:如果一个70年代的人回到1932年的住宅区参观,他首先会发现街道上好些东西不同于今日:“停车”的交通标志是黄的,邮箱是绿的,牛奶瓶又厚又重,房屋外表破旧。而今,如果有人拿21世纪的今天与上世纪70年代比较,会发现,物质变化足够惊人,而政治气候的变化也同样可观。
与那个黑人为民权而奋争,女性为了更深入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时代相比,今天的美国人更愿意接受各个层面的女性领导人。而希拉里的幸运也正在于此,一个历史性的时机已经到来,她这位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努力实现这种跨越的候选人与一个能够认可女性担任总统的社会“相逢”了。
但问题是,幸遇这种“喜相逢”的不止她一个人。富有个人魅力的黑人政治家奥巴马,也有幸生在了一个能够认可黑人担任总统的时代。
希拉里从参选伊始便强烈感受到来自奥巴马的冲击波。奥巴马不仅有着与希拉里不相上下的人气,有着不在希拉里之下的筹款能力,更有着希拉里不具备的一大政治优势——从一开始就反对伊拉克战争。
与对伊战批评已感到有些麻木的是布什总统不同的是,伊战始终是希拉里的心病。希拉里在2002年国会投票授权对伊拉克开战时投了赞成票,当年这一支持伊战的投票记录,已经成为她通往白宫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之一。
在不久前的一次演讲中,尽管希拉里高调宣称:“如果我在2002年10月是总统,我不会开始战争……如果在2009年1月,国会还没有停止这场战争,我(如果当选)将作为总统停止这场战争。”但她得到的更多的却是反战人士的嘘声。
暂时的事情,是很容易变成永久的。为了不至于“永久”地遗憾,希拉里就要想办法“帮助”人们遗忘她的那张“暂时性”的赞成票。随着民主党支持者反战情绪愈发激烈,希拉里的反战立场也变得愈发坚决,她与民主党资格最老的参议员拜德联手提出的一项旨在收回国会2002年赋予布什的战争授权的提案,是现今最激进的方案之一。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大转弯,也深深地反映出希拉里在选战中的危机意识。
而国会中的民主党领袖也已决定给希拉里等人创造更大的便利。基于2004年大选的教训,控制着国会山的民主党人意识到,必须在新一轮的伊战辩论中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策略。既然伊战已成为公认的共和党政府的“软肋”,民主党人就没有理由放过这点。原来估计国会中的民主党人将会与布什“秋后算账”,但为了争取更大的民意支持,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已决定提前就国防部战争授权法案展开辩论,再次向共和党政府发动攻势。而令民主党人欣慰的是,如今,已有很多共和党议员站出来反对布什的伊战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卢格尔等重量级的参议员。
民主党的主动出击带给布什更大的撤军压力,而四位民主党候选人“旗帜鲜明”地反对伊战,也必将吸引民众和媒体的“眼球”,使得伊拉克战争成为贯穿大选始终的焦点话题。为了顺应形势,民主党的国会领袖已经决定,所有本党参选人的伊战提案都将有机会加以表决。而用新的“议案”埋葬“旧的”,也便成为了希拉里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所在。
但伊战并非希拉里们惟一可说的话题。与伊战等夹杂分歧的话题不同,如今,民主党以及共和党的总统竞选人几乎都在宣称要推动全民医保。希拉里乐于指出的是,在克林顿执政时期,全美没有医疗保险的民众大约有3700万,而目前这个数字已经是4500万了。如果以2000年为基数,目前的医保费也已经涨了87%,此间没有医保的家庭和个人每年都在持续地增长。
不过,与五年前相似的是,希拉里将很可能在另一个问题上站错立场。日前,希拉里和奥巴马共同支持一项旨在惩罚中国的法案,但这种将人民币与政治挂钩的做法似乎并不十分明智。《纽约时报》对此的警告是,在总统竞选过程中,奥巴马和希拉里都加入了立场错误的阵营,这样做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事实上,连美国媒体都已意识到,选战期间拿中国说事已是老掉牙的做法,而且很可能会不幸地验证“兰德鞋挤脚定律”——好不容易鞋子合脚了,可式样却又过时了。
(张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