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巴黎读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一篇名为“沙祖康在联合国就任”的报道(6月26日第7版“国际视窗”),我马上意识到有个问题必须得进行澄清了。中国前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沙祖康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对于他个人讲固然可喜可贺,但并非“翻开了中国人走向联合国高层职位的新篇章”,与陈冯富珍女士执掌世界卫生组织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去年8月份,我应《南方周末》朋友的邀请写作关于沙祖康的一篇报道。沙祖康大使此前在BBC节目中反驳布什政府指责中国军费增长的言论,直言让美国闭嘴。当时正好有位参赞回国休假,我从他那里获知沙祖康即将离任,并将赴联合国总部任职。这两件事情其实并无必然内在逻辑,只是发生在一个新闻人物上的典型事件而已。如果说有一些联系,那也是沙祖康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并得到中央领导人和外交部认可,从而安排他出任联合国要职。
在为《南方周末》撰稿时,其实我已经点出沙祖康是在“接替”前任陈健,实际上该职更接近于中国政府的内部任命而已。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均有权推荐一位本国国民担任副秘书长。自1972年以来,中国至今已有7人出任过联合国副秘书长,前六位分别是唐明照、毕季龙、谢启美、冀朝铸、金永健、陈健,沙祖康的身份和地位与他的所有前任并无本质的不同。由于文章篇幅所限,在文中并没有展开说明。
《南方周末》的报道刊出以后,许多国内外媒体纷纷转载,包括许多中央级媒体如CCTV也做了跟进报道,其中一些媒体把报道重点转到了沙祖康即将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一职上。与此同时,许多网友在论坛上热评沙祖康语录,并将沙祖康的新职视为中国崛起强大的象征,实在是一个善意的误读!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最大的标志性事件就是1971年重返联合国,恢复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当时正值冷战,中国此前在西方社会基本处于被孤立状态。这件事在中国外交史意义重大,意味着中国从此打开了通往全世界的大门,与美日等西方国家建交也被提上日程。
时至今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要走“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胡锦涛并于去年在沙特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设想,某些专家声称其重要性不亚于毛泽东当年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不知道这些学者是否进行过严谨论证。如果资源紧张、环境矛盾和文明冲突等一系列重大命题的解决方法无法得到诠释,实际上和谐世界的构想并不容易成为中国外交的整体思路。据笔者所知,外交部一名国际司干部在为上级撰写报告时提出“和谐世界”一词,认为它与时下流行的“和谐社会”是有机结合而已。
理解中国现阶段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都不能脱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后者决定了中国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外交要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服务,当然还有另一个不言而喻的任务是最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在此前提下,注定中国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抛弃邓小平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中国媒体缺乏专业眼光和社会责任,很容易放大炒歪一些本属正常的事件或人物,导致盲目自大情绪和煽动民族主义的后果,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并无实质帮助。沙祖康任职联合国副秘书长一事引发的新闻思考,值得新闻同行和网友们引以为鉴。
(蔡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