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亚洲女首富的“错位人生”
[ 2007-04-11 14:39 ]
龚如心失去的,巴尔扎克“意外”地拥有了;巴尔扎克没有的,龚如心不经意间便得到了。他们都不满意,但都这样过完了他们的“错位人生”。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亚洲女首富”龚如心去世了,70岁,身后留下了约400亿港元的财富、巨大的华懋帝国和她93岁的白发老母。她没有子女,所以巨额遗产的去留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是一个被财富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女人。生前,她因为财富失去了丈夫,因为财富每日工作到深夜,因为财富和公公打了9年官司;死后,她的葬礼也预计耗资数百万港元,可谓极尽哀荣。但是,令人蹊跷的是,就是这样一个被金光环绕着的超级富豪,却经常过着每月花费不过3000港元的简朴生活,与其为财富不屈斗争的“大众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看来,在财富的背后,我们需要还原一个作为“人”的龚如心。只有这样,她的财富人生才能给我们一些借鉴。这里,我想到了另一个为财富而活着的人——大作家巴尔扎克。对比之下,或许我们能感悟更多。

事实上,龚如心女士“沉沦”于财富是完全被动的。她和丈夫王德辉青梅竹马,18岁便嫁给了他。婚后,她也甘做“王太”,极少抛头露面。但命运改变了她,丈夫两度被绑架最终失踪,使得人称“小甜甜”的她不得不出山打理庞大的资本帝国。从此,她的人生便被财富包裹。可是,这并不能泯灭龚如心十足的个性。

她招牌一样的小辫子、衣不惊人死不休的着装、偶尔的绘画表演以及她最喜欢的“室内设计师”身份等,都告诉我们一件事:“小甜甜”实际上很有“艺术家”天分,她走上财富之路纯属“误打误撞”,虽不能说明她对财富并不看重,但至少也说明她为财富牺牲了自己的许多喜好和天赋,从而描画出了一幅“错位人生”。

我想,九泉之下如有灵,龚女士希望的来生一定是写满了“青梅竹马”、“相夫教子”、“白头偕老”和“琴棋书画”的,而绝非已经历的跌宕起伏和勾心斗角。

与此类似,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也本不想当什么作家的。他生在法国资产阶级发迹初期,贵族的荣华和资产阶级的富裕都是他向往的,所以终其一生,他都在投资做生意,有时表现得完全像一个赌徒和暴发户。因为他做梦都想成为有钱有势的“贵族”。

但人算不如天算,巴尔扎克每次投资都以失败而告终,以至于负债累累,穷困潦倒。此时,他不得不以卖文维持生计,却不料从此却造就了法国文坛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之星。他的经商和投资阅历让他了解了工商、金融、税务、法律,更让他认识到了贵族的虚伪、资本家的冷酷、商人的贪婪,这样的现实体验加上他本身的写作天分,使得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笔下的事件入木三分,以至到了今天我们仍能从他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和《幻灭》中读出许多现实的“原型”。

可惜,写作除了当时带给他一些虚荣之外,他并不认为自己如何成功。直到生命的最后,巴尔扎克依旧在写作还债,甚至为此还迎娶了最后一位俄国夫人。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巴尔扎克的葬礼还是朋友们凑钱举办的。

龚如心失去的,巴尔扎克“意外”地拥有了;巴尔扎克没有的,龚如心不经意间便得到了。他们都不满意,但都这样过完了他们的财富人生。然而,从他们的人生对比可以看到,正是龚如心的淡泊和善举,让她在死后仍让人怀念;也正是巴尔扎克的虚荣,我们从他的著作中读出正义和良心,从他的人生中却看到了人性的贪婪和扭曲。

当然,巴尔扎克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与他自己原先的社会地位及当时的社会转型关系密切,而这一点,正好启迪我们这些同样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同样灵魂动荡的中国人。至于“小甜甜”嘛,她的不幸也同样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别忘了,全民炒股,都想暴富,我们正处在一个神话不断、泡沫横飞的“致富”年代,所以这两位名流的财富人生更值得我们反复思忖。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侯宁)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