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3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就当前的中美经济关系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中国和美国已经结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但这个利益共同体是不对称的。日本智囊人物山崎养世日前也就中美经济关系撰写文章说,“美中的经济同盟”是建立在美中双方的共存共荣的基础上的,因此,它比日美关系更加牢固。
山崎养世这篇题为《何谓“美中经济同盟”》的文章认为,在思考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经济问题时,弄清表面和幕后的东西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相关联的,这非常重要。有些事情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关系,而实际上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美中经济同盟”的重合点实在太多了。
中美“结盟”的实力和局限性
石油价格在90年代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桶20美元左右。到2004年7月,石油价格已经上升到每桶40美元,去年夏天又升到80美元左右。山崎养世分析说,石油价格上涨不至于发生通货膨胀,说得极端点,这是因为中国成了世界的工厂。通过把工厂的据点转移到中国,世界企业的工资和与不动产相关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即便石油、铜、铀、砂糖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但从费用来说数目更大的工资和与不动产相关成本下降,所以从整体来说,成本被压低了,工厂中生产的商品价格也下降了。从企业来看,工资、与不动产相关成本、资金成本即利率这三大成本都大大减少,所以收益骤然大增。
山崎养世的文章称,上世纪80年代,中国曾寻求像日本那样靠自己发展经济。对国企的经营进行改革,想找到出口本国企业产品的成功模式。但是,中国没有诞生像丰田及索尼那样的被世界认可的企业。中国80年代时最大问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世界相比非常落后。
另一方面,80年代的美国在担心被日本赶上,《日本世界第一》在美国畅销。在汽车、高技术、家电等这些过去一直是美国统治的领域,市场一点点被日本夺走。其结果是,美国从70年代起一直严峻的财政状况没有改观,又背上了贸易赤字的沉重包袱。
文章认为,但是美国经济并非丧失了实力。美国的问题是,工厂的生产效率差。美国一直有善待工人的传统。比如,20世纪初生产出T型福特车的亨利·福特大量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工资等,20世纪前叶的美国,对工厂的工人来说就是天堂。所以,美国工厂的成本向来很高。并且在美国没有劳资齐心协力提高经营水平风气。就是说,80年代美国经济的弱点在工厂的劳动力方面。再加上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其后日益突出的呆账问题等,使美国的经济越来越削弱。
山崎养世称,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世界上受到孤立,而美国也因劳动力成本高而苦恼,经济上捉襟见肘,在这种背景下,两国1992年开始携起手来。这年,邓小平通过发布南巡讲话,中国开始了新的改革开放。
文章援引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路报道说,如果美国企业进入中国,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跟进,中国开始实施在日本根本无法想象的优待外企的政策。这与中国质和量皆优的劳动力结合了起来,这种结合是“美中的经济同盟”,是建立了美中双方的共存共荣体制。它比建立了日美同盟的日美关系更加牢固。
山崎养世在文章中指出,从美国方面看,比如美国的对华赤字常常成为问题,但其实美国根本没有对此担心。因为,让美国出现对华贸易赤字的主角是美国企业。就是说,为压低成本,过去美国企业在美国国内生产的品牌,现在拿到中国生产,然后进口,在美国国内销售。虽然进口也增加,但因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收益可爆炸性增大。
其结果是,美国的贸易赤字越增加,美国企业的收益也就越增大,股价也一个劲儿地飚升。即便当初解雇工厂工人,但美国整体的国民收入却增加。需求从工厂部门向服务部门转移,股价上涨,产生所得效果,消费增大,带动经济增长,人均收入也增加。美国的整个就业情况也好转了。相反,如果中国经济过热,美国将受到影响。这与过去的日美关系不同。过去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是丰田和索尼这些日本企业。对美出口越增加,日本企业越赚钱,日本经济也就越发展。
“同盟”关系中的最大变数-汇率
文章认为,中美经济关系的最大变数是汇率。资金从海外流入中国,产品没有必要以美国的品牌拓展销路,销售量大增,企业的收益也随之增加。美国企业要支付劳动力工资及不动产的支付金,国民收入和中国人的人均收入水平也提高。这样一来,国内消费也扩大。
这样,因美国的赤字和中国的盈余,使得两国都维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而维持这种局面的最大变数,是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
过去曾有过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时代,1995年,1美元就跌到兑换80日元的地步。就是说,日元价格提升了4倍,这多半是美国强制的结果。但是,中国的人民币从经济封闭的1989年到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现在为止,实际上人民币的比价下降了1/2。人民币便宜意味着美国企业以美元结算时成本低。其好处很大,所以美国政府没有必要施加大的压力。毋宁说,这对美国有好处,由此可解决工厂的劳动力问题,也可使经济向前发展。
山崎养世称,但是,美国国内工厂的用人相对减少,所以这些不能过分宣扬。当然,中国也不谈这些事情。的确双方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中国和美国事实上结成了非常牢固的共存共荣的经济同盟。
不过,美中的利害关系也并不完全一致。最大的分歧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低。比如,同样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要使用相当日本6倍的能源和资源。这样一来,世界的环境问题及资源都将面临极限。对消费世界25%的石油,本国的储量减少,今天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的美国来说,石油价格上涨和资源枯竭这非常不利。
严重的国内差别问题
山崎养世还认为,另一点是两国都存在的极为严重的差别问题。美国中产阶层减少,分成人数众多的低收入层和一部分富裕层。这样的社会对拥有股票和不动产的人有很大好处,而对其他人却好处不多。中国过去人民公社和国营企业把国民生活也都管起来了,但是因推进改革开放,国家管的就少了,农村和沿海地区的收入拉开了极大差距。社会气氛日趋紧张,这是两国共同的弱点。
山崎养世称,从资源问题和国内差别问题考虑,人为地维持人民币低价格的局面早晚必须改变。逐渐消除人民币低价格的局面是必然的潮流。届时美国企业的收益状况将渐渐恶化。同时,在中国,国内市场扩大,国内企业相对地将受到优待。由此,美中间将产生新的摩擦。但是,对两国来说,要想达成妥协,只能靠人民币逐渐升值。因此,中国今后也必须重视扶植国内企业的市场机制。
这方面的表现之一是去年国有银行民营化,股票上市。如果市场机制今后不过渡到资金分配方面,中国国内经济效率就不会好转。中国在谋求让市场监督国有银行,同时,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与欧美的金融机构成为伙伴,充分利用香港等市场,让这些市场接受国有银行的股票,或向国有银行出资,以此寻求提高国有银行的质量。
山崎养世告诫当局:问题是日本金融机构没有采取措施应对这种大变化,没有理解这15年左右美中建立的“经济同盟”。从表面看,日本企业跟随美国进入中国,在对华商贸中获得了利益,但是日本的金融机构几乎没有参与中国金融机构上市。日本银行被挤出了美中“经济同盟”的框架之外。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