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可望不易即,充满神秘,引人遐想,令人神往。
各国探月壮志雄心
20世纪50年代,人类就开始了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载人登月,取得辉煌成就。
"阿波罗计划"结束后,由于月球探测活动耗资巨大,探月热一度有所降温。然而,人类无法抵挡月球独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诱惑,加上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探月活动再次升温。
目前,不论是老牌航天大国,还是空间探测领域的后起之秀,都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探月计划。
2006年12月,美国对外公布了酝酿已久的"重返月球"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以此为跳板,为登陆火星甚至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做准备。为此,2008年美国将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可能在2020年,美国宇航员将首次重返月球。刚开始可能只有4名宇航员登陆月球,停留时间约7天,而最终的永久基地将能保障宇航员在月球上持续居住180天。
俄罗斯也于2006年制定了分4步走的月球探测计划。日本则计划10年内发射登陆月球的无人探测器,在此基础上,争取20年后能在月球表面建立无人探测基地。2007年将发射的"月亮女神"号绕月卫星将对月球表面进行观测,为无人探测器寻找合适的着陆地点。
欧洲航天局计划在2008年前向月球发射一颗卫星,在2009年或2010年向月球发射登陆器,2020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而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也已宣布并着手进行各自的探月工程。中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研制完成,有望在今年内飞向月球。
竞相探月为哪般
沉寂了几十年的月球又迎来了人类的远观近探,月球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人类孜孜以求?
最原始的动力是出于好奇。月球是地球的近邻,其起源一直是人类不断探讨的话题。对月球的科学研究可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包括认识太阳系的演化及其特性,认识地球自然系统与空间现象之间的关系。探测月球也可以发现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线索。
更加现实的动力是月球上丰富的资源。包括太阳能、氦-3和其他种类繁多的有用元素。据测算,每年到达月球范围内的太阳光辐射能量约为12万亿千瓦,按太阳能发电装置光电转化率为20%计算,则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每小时可发电2.7度。
月壤中的氦-3有可能成为解决今后人类长期能源需求的重要原料。以氘与氦-3为原料,进行可控核聚变发电,则每年只需100多吨氦-3,就能够满足全世界的能源需求。据科学家初步估算,月球上蕴藏的氦-3量达100万~500万吨,能够满足人类上万年的需求。
月球表面的斜长岩富含硅、铝、钙、钠等元素,克里普岩富含钾、磷、铀、钍和稀土元素。据初步估算,月岩中的稀土元素达225亿~450亿吨,铀元素达50亿吨。甚至还有科学家期望能从撞击月球的小行星中开采到白金和其他贵重金属。
月球也可能是人类探测更遥远天体和宇宙空间的理想平台和跳板。一旦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月球上丰富的物质资源,足以使之成为人类探索太阳系其他领域的中转站。
国际合作是趋势
与上一轮探月热潮中的单打独斗不同,近年各国公布探月计划时都不忘表示愿意与其他国家合作。
2004年11月,第六届月球探测与应用国际会议在印度乌代普举行。会议通过的《乌代普宣言》号召各国空间机构协调与整合各自的探月路线图,有计划、有分工地进行探月。
由于冷战时期约束的消除,加上经费不足,即使美国也希望依靠国际合作来实现"重返月球"计划。美国宇航局副局长莎娜·戴尔2006年底曾表示,"重返月球"计划欢迎其他国家、非政府组织及商业团体参与,2007年将是美国就此与其他国家广泛对话的一年。
2007年3月9日,来自美国、欧洲等地的14家宇航机构在日本京都举行会晤,各方就设立国际协调组织、共享观测数据、推进月球探测达成了基本共识。14家宇航机构决定,今后在月球基地建设、载人航天活动、向太空运送物资等领域的研究和项目实施中,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
月球探测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开拓性强的工程,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完成。国际合作不仅能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成果,还能有效避免太空霸权主义。正如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在出席第六届月球探测与应用国际会议时所说,"月球是整个人类的资源,探月一定要搞国际合作"。(来源:半月谈 钱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