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近来,中东重要国家沙特阿拉伯的一系列外交动作引人注目:2月8日,促成巴勒斯坦法塔赫和哈马斯两派达成“麦加协议”;3月3日,高调接待来访的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本月28日,阿盟首脑会议将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沙特虽然是阿拉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和全世界伊斯兰教圣地,但长期以来,其外交却远不如中东地区其他大国活跃。沙特最近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是否代表了沙特外交风格的改变?
西方媒体猜测,沙特外交动作的背后是美国因素。沙特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其外交受到美国中东政策的影响确定无疑。然而,中东国家无论其是美国的盟友还是敌手,其外交都受到美国因素影响,只不过前者是从正面,后者则从反面。因此,正确解读沙特的外交动作,恐怕还要从眼下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入手。
中东目前存在着四大突出问题,一是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冲突,二是伊拉克内部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教派仇杀,三是黎巴嫩内部代表什叶派力量的真主党与代表逊尼派力量的西尼乌拉总理之间的矛盾。这三大问题被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比喻为“一遇火星就爆炸的火药库”。虽然形成这三个“火药库”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伊朗因素。伊朗为了发展自己的核技术,为了对付美国和欧盟的制裁,需要凸显它的地区作用,需要强化它的地区影响力。这就引出了中东目前存在的第四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即由于伊朗地位的上升而造成的地区力量失衡。伊朗在中东地位的提升是美国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重要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伊朗是美国入侵伊拉克最大的受益者。
沙特作为伊朗的近邻,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必然会在外交上“有所作为”。沙特外交固然一贯低调,但关键时刻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方面不乏先例。1982年在摩洛哥非斯会议上,阿拉伯首脑通过了沙特王储法赫德提出的“中东和平八点建议”。2002年在黎巴嫩贝鲁特会议上,阿拉伯首脑批准了时任沙特王储阿卜杜拉提出的“阿拉伯和平倡议”。
沙特近来的外交动作,是其在关键时刻“有所作为”的又一表现。沙特促成“麦加协议”,一个重要目的是遏制和抵消伊朗对巴勒斯坦的影响力。据透露,沙特同意向巴勒斯坦提供2亿美元的紧急援助,超过了去年11月伊朗向巴勒斯坦提供1.2亿美元援助的承诺。这次内贾德访问沙特期间,双方承诺共同阻止伊拉克逊尼派同什叶派的厮杀,换言之,两国同意各自减少对伊拉克两派的支持。毕竟,稳定伊拉克局势对两国都有利。因此,沙特目前的外交动作在总体上并没有偏离其一贯低调而又不时有所作为的风格。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锁劳 2007-03-13 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