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3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2006年别国人权报告》。3月8日,中国国务院发表了《200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是一场政治干戈,但是我认为其中也含有超越具体事务的普遍性意义。
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谈到这一事件时,劝美国人多读中国的四书五经,说中国古人早讲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在《大学》里给出的答案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于近年来复兴传统文化的争议,媒体显然觉得这个说法比较有意思,所以都在显著的位置作了报道,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段人权公案。
人权就是人之为人的诸多基本权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世界人权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从理论上,人权观念已经成为人类大家庭中绝大多数成员的共识,没有任何人和任何政府敢于公开宣称其反对人权。毫无疑问,这是最具有全球普适性的价值观。
但是,各国政府对人权的态度和实施差别很大。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权”在中国是一个不容易见到的词,曾经一度甚至是彻底的禁区。那时候,当人们看见“人权”时,它一定是和“资产阶级的”、“虚伪的”、“干涉别国内政的大棒”这样一些说法绑在一起。事实上,在冷战时期,人权也的确被工具化,成为美国抢来握在手中攻击苏联等国的武器。由于人权是一个普遍性的价值观,它也的确是一件具有很大杀伤力的武器。道理很简单,美国说苏联人权纪录不好,指的不是苏联对美国不好,而是它对自己的人民不好,这就让热爱自己政府的苏联人民很尴尬。主张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实在不应该让这样的武器落到资本主义国家手里。
美国的《别国人权报告》是从1977年开始的,到现在刚好30年了。年复一年地,这个报告都把中国的人权状况作为一个重点,以此对中国政府进行指责。中国政府到了2000年,开始每年发表《美国的人权纪录》。中国政府也承认,这就是针对美国的那个“报告”而进行的反击。看起来,这主要是“以牙还牙”的政治斗争,但它的背后却有着丰富的含义,那就是人权观念在中国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学术刊物和媒体越来越多地正面阐释人权观念。1985年,邓小平提出“什么是人权”的问题,区别了中国和西方的人权观,被人认为是间接地指出了社会主义中国也要讲人权。1991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成为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以人权为主题的官方文件,其中称人权是“一个伟大的名词”,“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1997年、1998年,中国政府先后签署《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两个公约和《世界人权宣言》一起,被认为是世界人权宪章。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了中国宪法,成为世界人权史上一件大事。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权的价值得到肯定,人权成为一个很正面的形象,我们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你美国也做了那么多违反人权的事,太坏了啊。如果早三四十年,中国不会用这样的办法,因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坏东西,那就让美国越多越好嘛。不过,那时外交部发言人也断然不会搬出《论语》和《大学》来,因为那时孔老二也一样不是好东西,跟林彪站在一起挨批呢。
中国发表《美国的人权纪录》,其目的表述中,除了“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美国的人权纪录”外,还有一句话是“推进国际人权事业”。不管撰稿者的初衷如何,我认为这并非一句空话套话。事实上,中国每年花费人力财力去做这件事情,肯定对美国的人权状况有促进作用,这是世界人权舆论重要的一部分。每一次美国政府做了违反人权的事,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它都会有所顾忌。假如拉美等被美国指责的国家都站出来做美国人权年度报告,可能会让美国政府难堪,受益的却是美国人民。仔细阅读《美国的人权纪录》,你会发现大部分材料都引自美国媒体的公开报道,也就是说,监督政府的人权纪录,让政府难堪而让人民受益,这本身就是美国媒体的日常工作,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
联合国的人权宣言和一系列人权公约,都明确人权是全人类共有的价值,是国际性的准则。1998年印尼发生排华骚乱,中国政府谴责了这一事件,印尼官员认为这是干涉其内政,正好这时中国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有中国媒体就理直气壮地指出人权的普适性原则。如果有美国人站出来指责中国没有资格发表美国人权纪录,我们同样可以这样回答。
前不久有篇文章叫《民主是个好东西》,讲了些基本常识,却成为网络热文广为流传。按照这个认识基础,我们也应该再说一遍,人权是个好东西。任何公正的人权观察和纪录,除了外在的政治干戈功用之外,都有利于推进国际人权事业。(作者系南都周刊副主编)
(来源:南方报业集团 作者:长平)
(编辑: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