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进入2007年以来,一个又一个国家纷纷抛出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先是韩国,后是印度、伊朗和美国 。太空无疑已成为人类在陆地、海洋、大气层空间之外的第四个活动领域。怎样在开发这一巨大财富和资源的同时,避免太空成为新的战场,是摆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面前的一个严肃的命题。
通往太空的道路越来越拥挤了
太空曾经是美、苏两家最高的擂台。争霸世界的政治动机刺激了军备竞赛,军备竞赛反过来又刺激两国在包括太空在内的各个重要领域争先恐后、互不相让。苏联率先实现载人航天,把美国甩在大气层;美国则铆足劲“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事实上也只有这两个超级大国,在太空里跳着孤独的“探戈”。
进入21世纪,一些国家纷纷把国家战略的基点瞄准太空。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呈现出单极化和多极化并存的政治混乱状态,一些中等实力的国家,在俄罗斯衰落,美国到处开战身陷困境的大背景下,积蓄力量,在以往超级大国“内定”的科技和军事禁区,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首先是西欧各强国,后来是日本,然后是第三梯队的国家如中国、巴西、韩国等,也紧紧地追赶上来。到今天,参与太空开发的国家已达60多个。始终枕戈待旦的以色列,已经有十几颗军事卫星遨游太空,并对外出租,缅甸等弱国也要拥有自己的卫星。通往太空之路就此变得拥挤起来。
合作还是对抗
1998年11月20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和欧洲航天局12个成员国组成的16国国际空间站,在哈萨克斯坦北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首批发射成功。空间站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载人飞行器,计划耗资400亿美元。它的发射标志着人类联合和平开发太空的开始。仅仅5年之后的2003年7月30日,欧洲阿丽亚娜空间公司发布的一份公报宣布,该公司已与美国波音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集团组成卫星发射联盟,以增强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个航天大国俄罗斯则与印度、中国等进行航天合作。几年前,由多国参加的欧洲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决定实施并欢迎各方参加。
透过合作的层面,政治立场和战略利益各异的各方,分庭抗礼、互相排斥的意味仍是一目了然。美国重大的太空项目如航天飞机,不许任何人介入;美、欧、日较重要的太空项目,排斥俄、中。一些太空大国,对后来者充满戒备和排斥心理,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对与自己政治理念不合的国家的太空计划,或妄加评论或横加阻挠。
如果说民用太空系统或纯科技性太空实验装置,各国尚可以有选择地“联手”,在军用太空系统,各国则不许他人染指,如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由于太空越来越和国家的安全、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太空不仅一直就是大国、强国的角力场,未来各国更有可能把在地球上的对抗扩展到太空。
共同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使双方或多方走到一起;各自的国家利益又使双方或多方互不信任。人类开发太空的进程,就在这两种结果之间摇摆着前行。
建立太空新秩序的主要障碍是美国的太空霸权政策
随着更多国家挺进太空,太空开发管理问题已变得十分突出和紧迫。首先是“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是人类进行航天活动时丢入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从各种卫星、卫星保护罩等大部件,到地面雷达难以监视和跟踪的各类航天器爆炸产生的小碎片和核动力卫星产生的放射性碎片,现在已有数万枚之多。
其次是各国对太空资源的占有和争夺愈演愈烈。航天器、卫星可以快速大范围地覆盖地球表面,从而达到通信、遥感、定位等目的。但这需要特定的轨道,而特定的轨道资源却十分有限。例如赤道上空约36000公里的对地静止轨道只有一圈,只能布置数量有限的卫星。很显然,对该轨道位置的争夺是必然的。道窄车多,碰撞因此在所难免。无序的竞争必然导致各方对自己资产的保护和对对方进入太空的限制。当这一切走向极端时,战争将不可避免。
目前在轨飞行的各类卫星共有795颗,其中属于美国的达413颗。由于美国拥有特别巨大的太空资产,所以,对太空的重要性自然格外敏感。冷战年代,美国就有着详细而庞大的“星球大战”计划。随着美国独霸全球野心的膨胀,加上“9·11”事件后对自身安全的忧虑,近年来,美国开始加快太空技术的研发,希望在军事上构建起一个绝对安全的屏障。2001年12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2005年10月,联合国各成员国就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提案进行表决,只有美国投了反对票。2006年,美国政府公布了10年来首个《国家空间政策》,宣称美国“在太空拥有行动自由,这与其在制空和制海方面的权利一样重要”。新政策措辞强硬地指出:“如有必要,美国有权不让任何‘敌视美国利益’的国家或个人进入太空。”
美国加速推进太空军事化,别的国家出于对美国的恐惧,也别无选择,只能以军事思维挺进太空。一些老牌的太空强国如俄、法、英等早已成立了专门的太空部队;一些新兴的国家,还没有大规模进入太空,就已经做好了兵戎相见的准备。印度不久前就大张旗鼓地宣布成立太空司令部。显然,和平利用太空并没有完全成为现实,太空战的阴影并没有消逝。
引发长期战争的地理大发现应该成为前车之鉴。
目前明确表明太空霸权野心的只有美国一家,但是这种霸权主张注定绝无实现的可能,核武器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证明。1945年美国率先拥有核武器之后,对别国即使是亲密的战略盟友研制拥有核武器也横加阻挠。但由于美国的核讹诈构成的巨大威胁,许多有实力的国家还是冲破美国的封锁实现了核武装。到今天,核武器已成为一般的技术。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并不是出于美国的技术封锁,而是出于对核战争引发“核冬天”的理性认识,自觉遵守核不扩散条约,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核武器发展的无序状态,从而使当今世界免于灾难性的大混乱。美国凭借着联合国众多成员国的共识,而不是自己的核霸权,才使得核不扩散条约的防范机制运转至今。
今天美国虽然拥有太空优势,但并不拥有太空技术的垄断权。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太空,是无法阻挡的潮流。未来如果爆发太空战争,将不会出现绝对的胜利者。各国现有的数万亿美元的太空资产,很有可能将瞬间成为大批的太空垃圾,人类探索宇宙的宏伟计划,将成为永远的梦想。作为太空第一大国的美国,应该率先带领世界回归理性。回顾更久远一点的历史,地理大发现之初,由于没有一定的约束和裁决机制,最先开始航海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按照教皇子午线,一家一半瓜分地球,结果创下海外资源可以任意占有的先例。500年内人类爆发的战争无数,但究其主因,都是在争夺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今天太空开发的形势与地理大发现后期各国蜂拥而上的情形非常相似:已经在太空取得优势的国家,不肯谦让;后来者却拼命想挤进去占有一席之地。在美国宣布新的太空政策后,太空大国俄罗斯率先表明反对立场,中国、欧盟和加拿大等也支持俄罗斯的立场。在此情况下,如果美国一意孤行武装太空,必将导致类似于核恐怖平衡的太空冷战,从而对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安置在芝加哥大学内象征引起世界“末日”的“末日钟”,最近就在核武器之外,加上了气候变暖和太空武器化的因素。
正反两方面的教训,足以让人们在今天太空的开发热中多一些冷静。从某种意义上说,太空开发不仅是对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挑战,也是对未来世界和平的考验。(作者是资深战略评论员、空军上校)
(来源:环球时报 2007-02-27 第11版 作者: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