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热衷突发事件 对中国关注度高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现在似乎大家都要跟中国沾点边——这是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葛来仪对“中国热”的形容。虽是这么说,美国和欧洲不少媒体评出的2006年年度新闻却与中国不沾边。这不禁让人感到费解,主流媒体评选重要新闻时却不涉及重要国家。这到底意味着西方人对中国的关注度有限,还是意味着中国已不再是他们眼中的“洪水猛兽”了呢?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美联社是世界级大通讯社,它评出的年度十大新闻是伊拉克局势、美国中期选举、核谈判僵局、非法移民问题、国会丑闻、萨达姆案审判、黎以冲突、拉姆斯菲尔德辞职和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为了弄清中国为什么不在年度新闻中,而出现在年度经济新闻上,《环球时报》记者来到位于纽约曼哈顿33街西450号的美联社总部。美联社公关部主任杰克·斯托克思告诉记者,十大新闻是由美联社各部门员工投票选出的,恐怕没有谁能系统回答关于中国的提问。在美国,除了美联社,像福克斯新闻网等主流媒体也推出了符合自己标准的十大新闻,一些州、行业也有类似评选。记者发现,福克斯新闻网的一段话似乎说出了美国媒体评选年度新闻的标准——“2006年有许多重要新闻,有些使我们哭泣,有些引起我们的伤心与愤慨,其他则给我们展示了勇气和坚强精神的真实榜样”。
正如华尔街Pallas全球资本证券公司总裁陈毅松博士对《环球时报》记者所言:这一年世界各地发生了很多事情,像伊拉克局势等容易给美国带来麻烦的关注点才是美国媒体评选年度新闻的着眼点。哈佛大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罗斯则对记者说:“亚洲现在正享受和平,美中两国正在发展良好的建设性关系,中国不是麻烦。”对于美联社等媒体把“中国虎”列入年度经济新闻,纽约州立大学莱文国际关系与商务学院副院长斯蒙博士对记者说:“美国人只关心那些立刻产生国内影响的外交事务,中国因素是个长远的(美国)国内问题,许多国内经济问题由中国引起”。设在夏威夷的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总裁科萨通过电子邮件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写道:“中国未被选入十大新闻是个好事,因为它们基本上都是负面的,而关于中国经济的新闻则是积极的。美中关系正常发展并得到改善,将继续成为积极的新闻,而非带来危机的十大新闻。”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中国也许不是美国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但绝对是精英阶层关注的焦点,而且这种关注影响着美国的主流民意。例如,《华盛顿人》是美国有名的时政杂志,对读者的定位很高,它2007年1月号刊出了整版五星红旗在华盛顿纪念碑前飘扬的彩色合成照片,对中国目前是美国最大的市场进行报道。的确,今天的美国政府随时有人在与中国进行重要对话;美国每天进口价值10亿美元的中国货;前国防部长佩里等人正重组“新美国安全中心”,呼吁政府重视中国崛起;中央情报局有百余名中国分析专家;原华尔街“金融教父”、高盛公司总裁桑顿辞职后捐出1250万美元,在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设立中国中心。陈毅松博士告诉记者,现在《华尔街日报》、CNBT有线电视等经济新闻媒体,每天都在报道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闻。应该说,近年来西方意识到,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之一。
最近,“芝加哥全球事务理事会”与“亚洲协会”联合发表了两年一度的公众舆情报告,内容涉及美国公众对美国大国形象与外交政策、中印崛起等问题的看法。记者仔细阅读报告后发现,这份报告大体反映了2006年的中国给普通美国人留下的印象。报告显示,有61%的美国人相信中国最终将在经济上追赶上美国,50%的中国人和60%的韩国人持这一观点。尽管如此,美国人好像要接受中国正在崛起的现实。在过去一年中,美国人对中国崛起感到“比较自在”。有54%的美国人认为,当中国经济发展到跟美国一样的规模时,其积极面与消极面将各占一半。美国人愿意对中国采取更为友好的态度,而不是试图阻止中国增强财富与实力。只有29%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尽快采取措施限制中国实力“膨胀”。65%的美国人愿意与中国友好合作、保持接触。“太平洋论坛”总裁科萨也告诉记者,他认为大多数美国人比较积极地看待中国,中国并没有成为中期选举的话题,在未来的总统大选中,中国也不会成为争论的话题。总之,人们常说的“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在这里同样适用。
欧洲对中国关注度不低
与美国媒体相比,欧洲媒体有自己的特色。如德通社评出的年度十大国际新闻就包括世界杯、俄前特工在英国被毒杀、丹麦漫画风波和国际油价飙升等。甚至有欧洲媒体将前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病死在海牙、一级方程式赛车手舒马赫退役都列入了年度新闻。记者发现,法新社、路透社及德国《明镜》周刊、瑞士《新苏黎世报》等欧洲主流媒体评出的年度国际新闻大同小异。德国《明镜》周刊国际部负责人对记者说,欧洲媒体评出的这类新闻除了国际上影响广泛的几件大事外,就是围绕欧洲自身展开的。然而,这类评选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将中东局势的恶化放在头条位置,二是都提到宗教和种族冲突。对于中东局势,欧洲媒体与其说是回顾还不如说是展望,它们有意将问题摆在即将出现的英法等欧洲新领导人的面前。宗教和种族冲突是不少欧洲国家2006年的痛。欧洲媒体分析认为,类似冲突其实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加大所导致的。
虽然在年度国际新闻中提到中国的媒体并不多,但欧洲媒体对中国的关注丝毫没有减弱。在英法德等国媒体评出的年度十大经济新闻中都有“中国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内容。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还在展望中提到中国共产党将在今年召开十七大,表明对中国未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关注。另一家媒体将中国军事预算不够透明等内容放在一起,排在年度十大军事新闻之列。德国《世界报》甚至将中国、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一同列为2007年可能产生社会大动荡的3个国家。
对此,德国国际问题专家鲁贝克教授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没有进入年度国际新闻并不意外。”如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虽然这是中国外交史上一次接待外国元首最多的会议,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但从欧洲媒体的角度看,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不会太大。鲁贝克认为,除了欧洲媒体更关注欧洲新闻外,美国因素以及舆论影响也是中国没进入年度新闻的重要原因。欧洲国家和美国在意识形态、文化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强大的美国舆论影响了欧洲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其次,欧洲媒体的特点是以揭露问题和批评为主,不光是对中国,对本国事务的报道也是一样,而中国在2006年并没有太大“问题”。第三,政治制度不同造成了欧洲媒体对中国的看法有偏差。鲁贝克教授说,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美国为首“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将基本保持稳定。面对世界,作为“一强”的中国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适应新的国际环境。
曝光率高不一定好
对于很多美国媒体评出的年度新闻没有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倪峰研究员认为,这对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情。倪峰说,在中国国内感觉到的美国对华关注,和在美国耳闻目睹的真实情况是有落差的。倪峰记得一位美国战略学者对他说过,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地区性大国,所以考虑问题主要还是看地区性事务和地区局势,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国家,关注的是全球格局。倪峰说,正因为如此,中国把中美关系看作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而美国尽管看到了中国的重要性在上升,但对华毕竟还只是它所要处理的众多国际重大问题中的一部分。评选十大新闻,绝大多数美国人关注的是眼前的问题。中国问题,就紧迫性而言,还是排在后面的,伊拉克、伊朗、朝鲜、反恐……才是美国人现在最关注的。倪峰还告诉记者,有一些美国的智库人士最近对他说,美国人觉得中国提出的和谐社会的概念非常好,它让美国人感觉到中国主要要处理国内问题。倪峰认为,中国要抓住和珍惜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就要尽量避免和世界头号强国迎头相撞,美国媒体的十大新闻不提中国,说明中国和美国目前没有什么大的利益冲突,而美国对中国的注意力多分散一些,中国发展的空间就更大一些,国际环境就更宽松一些,中国问题的紧迫性排名靠后一些,排在前头的紧迫问题就可能让中美之间拥有更多的共同战略利益和更多的合作机会。
对于欧洲媒体的评选结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说,当年的十大国际新闻常常反映人们最近的记忆和惹人关注的事件,有些影响更长远的问题并不一定会在其中。欧洲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这是客观存在的。欧洲人感觉到,全球化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代表就是中国和印度,比如在中欧之间,2006年的贸易摩擦是相当多的,但是,中印对欧洲的影响是总体和长期的,对欧洲各国的影响又是不平衡的。所以,单拿其中的某些事件来看,影响的范围确实不像伊朗核问题、黎以冲突等安全、政治领域的事情那么大。这样看来,不少年度国际新闻中没有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席来旺●驻英国、德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青木●记者 程刚
(来源:环球时报 2007-01-01 第07版 )
(编辑: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