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评论>中国视点
中美战略依存之下的变数

[ 2006-12-20 10:1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2月14日到15日,中美两国政府各组“梦之队”在北京会晤,展开为期一天半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美国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夺下两院多数之后,以财政部长保尔森为代表的美国行政当局能否顶住立法当局可能的压力,维持美国对华政策稳定,构成此次对话引人瞩目的大背景。

让我们跳出此次会谈的具体议题,来看中美整体的双边关系。对此,我们有理由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中美经贸关系的相互依存,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明确,美国在全球和地区安全事务上对中国的需要,使两国产生了一种战略性的相互依赖。这种初步的稳定结构给我们常说的“中美关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提供了理论注脚。

不过,既然“坏也坏不到哪儿去”,两国那么多高官为何还要齐聚一堂展开“战略”对话呢?为何先有中方提议的外交系统的“高层对话”,继而又有美方提议的更高层级的“战略经济对话”?

“坏也坏不到哪儿去”的问题在于,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最低要求、最低期望值在哪里?究竟“坏到哪儿”才是我们头脑中不可接受的限度?

笔者与许多人的看法一致:中美目前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高(特别是如果台湾问题能得到妥善处理),两国爆发过去美苏之间那样的全面冷战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对中美关系的要求是不是太低了点?排除了热战、冷战,中美关系的其他走向都是可以承受的么?

不少学者讨论在中美间是否有爆发“新冷战”的可能。在笔者看来,“新冷战”并不是“新的冷战”,而是“新型的冷战”。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的确,主要大国之间已经无法采取全面中断经贸关系、社会交往的对外政策。例如,在过去几年中日关系颇为困难,但是仍然维持了“政冷经热”的格局。也就是说,主要大国之间爆发热战和冷战的可能性较小是一个普遍现象。相较而言,在所有的大国关系中,目前的中美关系仍然是最困难的一对。在中美战略依存的前提下,两国爆发“新型冷战”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对中国的战略走向与中美关系长期的未来,美国国内各种意见中尚无明显占据上风的派别。如果说有什么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中国崛起将是美国在本世纪面临的两大挑战之一(与反恐战争一道)。争论之处则在于,中国这个挑战究竟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假设经过几年的辩论,主张中国是威胁的人占了上风,中美关系一定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可能表现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如美国的对台政策、中美日关系、中美欧关系、国际秩序的构建、美国军力发展与部署等等,也可能表现为经贸摩擦(虽然大的格局不致有变)。

这样的场景一旦成真,虽然可能没有硝烟,但实在已经是21世纪可以想象的最差的大国关系了。这对于意图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对于希望维持优势地位的美国,都十分不利,甚至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有人说,以中美两国现在的依存程度,两国已经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程度。美国人会傻到去做损人损己的事情吗?从长期来看,答案当然是不会。但是从短期来看,那就不一定了。美国国内有关中国和中美关系的讨论,一方面要受到中国的发展以及中美两国互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美国整个外交政策乃至国内政治发展的影响。前一个方面本身就已经矛盾不断,后一个方面更是超出外交行为者的可控范围。特定的政治问题可能带来特定的政治人物、政治主张,连带会影响到对华政策。

例如,主要关注中东问题的新保守主义力量在1990年代的成型直接影响了布什2001年上任以后的对华政策。美国国内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辩论导致民主党在国会成为多数,可能造成国会对华压力增大。一些美国朋友已经在担心,如果共和党人麦凯恩在2008年大选中获胜,“新保派”会不会卷土重来?

如果说中美关系是一栋大厦,战略相互依存就保证了这栋房子绝对不是纸糊的,也不是茅草的,而是钢筋水泥的。不过这钢筋水泥大厦如果本身质量不好,盖高了危险也会随之而来;一旦坍塌,后果也更严重。

是的,决策者在经过所谓“学习曲线”之后,政策可能早晚要回摆。只是中美关系隔上七八年甚至三四年就摆一摆,无论对谁都不是好消息。正因为这样,双方才不断通过战略对话去试图明晰对方的走向与意图,以便让这栋大厦再稳固些。也因此,这次战略经济对话,表面是在谈经贸问题,大家真正在意的,其实还是战略问题。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达巍)

(编辑: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