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评论>中国视点
一个德国“愤青”的绿色中国梦

[ 2006-12-18 11:27 ]

 

——专访绿色和平组织总干事葛德·莱波尔德

绿色和平不会把激进作风带到中国,但会坚持揭露破坏环境保护的事情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非常特殊的经历。飞到空中的时候其实大家也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也很害怕会不会遭受武力。我们落地以后,卫兵拿着枪朝我们冲过来。我看着他们,想都没想就说:‘不要害怕,我们没有武器。’”

坐在记者对面的这个德国人,名叫葛德·莱波尔德,为了反对核试验,1983年他从西柏林乘着热气球飞越柏林墙。如今“激情燃烧的岁月”已成往事,他本人也已成为国际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的总干事,但对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不输当年。“我喜欢经常来中国,因为我能感受到中国有这么一股积极的力量。”

在10月底举行的首届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上,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环保民间组织的作用,努力推进环保事业的历史性转变。”绿色和平(中国)一位负责人评价,“(祝副局长的讲话)为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空间。”

莱波尔德近日在北京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表示,自1997年进入中国的绿色和平能够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沙尘暴与工业污染鱼

《国际先驱导报》:对中国的环境污染,您有什么切身的感受吗?

莱波尔德:今年年初来北京,遭遇到沙尘暴,以前从没见过这样一件事,就是整个城市突然之间变得漆黑一片。这次去淮河的经历,也很让人震惊。河水污染已经很严重了,但还是有人在捕鱼,再把这些鱼卖到市场上。当地的养鱼人说,他们会把一部分鱼圈起来,当工厂要排放污水时候,为了防止鱼被污水毒死,他们就缩小养殖圈的范围或者挪一挪地方,其实即使这样做,污染还是很严重。

《国际先驱导报》:对中国的环境保护,莱波尔德先生有些什么建议?

莱波尔德:中国环境保护三个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国家环保总局的权力地位要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在环境影响评估方面,应该扩大透明度,让更多的公众参与;最后,重视环保产品在政府采购方面的重要性,政府采购是笔“大订单”,如果能做到环保的话,那环境改善就能立竿见影,更能树立政府的环保楷模形象。

值得称赞的是,中国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国际先驱导报》:中央政府是很重视环境保护的,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追求“政绩”,可能忽视环保的重要性。

莱波尔德:当然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在发达国家,有健全的法律,并能严格执法,公众也积极参与,可以保证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府的环保指令。不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做法看不到听不到时,民间组织会将其揭露出来,督促地方政府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负责。

激进作风不适用于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绿色和平组织以激进作风著称于世,在中国,绿色和平会坚持这种作风吗?

莱波尔德:我们并不是为了激进而激进,激进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在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不会运用在中国。但同时,我们也会大胆指出中国必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们也不怕指出中国违法的木材进口。

我们想强调的是,我们感兴趣的是环境,而不是政治。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破坏了环境,这不利于中国长远的发展。

“污染的”经济增长没有意义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正从先发展经济再保护环境,向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转化,您是否注意到这种变化?

莱波尔德:这种态度的转变非常好,也是必要的。如果我们不去考虑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退化,有毒物质的侵入等等,任何纯粹的经济增长都是没有意义的。

一般来说是这样——先发展经济,用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弥补环境损失。发达国家已经采用这种模式。但中国不可能再循着这种发展模式,比如气候变化:如果50年之内中国只照顾经济发展,不考虑二氧化碳减排,气候变化就会直接影响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水、空气、投资环境。

中国很有先见之明,在人和自然之间,经济发展和环境利益之间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个主题,这是一种新的模式。和谐社会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食物、空气、水被污染,人们因此生病,这就不是和谐社会。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记者谢淳 实习记者宋媛报道)

(编辑: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