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评论>中国视点
银行卡收费的美国“惯例”

[ 2006-06-15 09:32 ]

 

环球在线消息:美国银行的收费越来越少,就是因为商业上的民主,就是在消费上包括接受银行业务上,可以用自己的钱包来“投票” 。

最近,中国的商业银行开始征收0.3元的ATM跨行查询费,对于银行卡用户来讲,又一种新的收费就是雪上加霜,但对银行来说,在多种银行卡费用上加上跨行查询费,就是一种成本转移,以确保自身的利润。从民意调查来看,银行卡用户自然是强烈不满,甚至可以说是怨声载道;银行方面则解释说,3毛钱的ATM跨行查询费根本就支付不了银行提供此项服务所产生的费用,意即银行也在往里面赔钱。

事实上,银行与用户的博弈不只是这个跨行查询费,银行的用户所表达的,远远不仅是对这3毛钱的不满,也并非只是对一个跨行查询费的民意。

首先,银行费用的不断增加,银行用户不知道何时是头,如果银行的新费用都要转移到用户的话,今天加收查询费,那么明天还不知道要加上什么其他费用。据媒体报道,中国的商业银行现在已经征收近30种费用,将来有可能要加到100种以上。其次,在加收各种费用上,银行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而其用户却没有多少话语权,从过去的历史来看,基本上都是银行要收什么费用就一定要收。再则,这并非只是加收费用的问题,还包括对其他金融产品价格上涨的民众怨情。

说实在话,我对国内的银行用户深表同情,既因为他们在大银行权威下的反抗无力,也因为生活在美国的我能享受着美国商业银行完全不一样的待遇。美国商业银行的费用不仅越来越少,而且他们还千方百计地向用户抛出“绣球”。除了电汇费以外,美国的银行基本上没有什么费用,一些银行有低额户头费,也有银行根本就不收取户头费。我开户的银行,就只对余额1000美元以下的用户征收户头费。前几天,我去银行办理业务,银行的一位经理主动对我说,根据我户头上的余额,如果将户头调换成一个他们近期推出的新类型,就可以让我户头上的钱多赚点利息。如果那位银行的经理不提醒,我还真不知道有了这个新类型的高利息账户。

显而易见,银行的经理不是在白白地向我送利息,而是在增强对我这个用户的吸引力,因为当今美国的银行业竞争太激烈,各家银行都在拼命地吸引客户。我经常收到开新户头的银行促销广告,一些银行在吸引新客户上非常优惠,有提供500美元给开新户头的,也有奖励一个IPod的。试想,如果上面提到的那家银行不是多给一点利息,反而要加一项费用的话,一定会增加我换银行的倾向,可他们主动多给一点利息,自然在我要转银行的意念上增加了一个障碍。

几年前,美国商业银行推出网上电子银行系统,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管理自己的账户包括转账支付。至今,我们家的绝大多数支付和转账都是通过网上进行。对于大部分支付,银行可以通过电子转账,而对于个别付款,银行需要邮寄支票给收款方。在没有使用网上支付以前,我每月要寄出几十张支票,不仅要花时间,而且要支付邮票的费用,毫无疑问,网上支付为我节省了时间和金钱。而银行方面却在系统开发等上面有巨大的投资,但银行却没有对网上支付收取任何费用。公平地讲,银行完全有理由对网上电子支付收取一定费用,比如,寄出一张支付支票要花39美分的邮票,如果银行收取20美分,那也为我省了一半的费用。因此,一方面是我作为用户省了钱,另一方面是银行为建立和维护系统产生了成本,按照中国商业银行的“成本转移”观点,美国的商业银行岂不是更有理由收取网上支付费用?

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对网上支付和转账业务收取任何费用呢?在我看来,原因就一条,在银行与我的商业关系中,作为用户的我没有处于更低的位置,即我们双方各自可以有比较平等的权利,银行可以在他们的权利下确定如何为我服务,包括要收取什么样的费用,而我也有权力选择哪家银行为我提供服务。按美国人的话讲,我可以用脚向银行的服务进行“投票”,即我可以非常容易地换银行,不仅手续简单,并且还可能得到500美元的奖励。所谓“投票”就是商业上的民主,这与政治上的民主是一个道理,选总统是用自己的选举权投票,而在消费上包括接受银行业务上,可以用自己的钱包来“投票”。在选民的压力下,美国的政客要接受民意,同样的,在消费者的压力下,商家要提供有竞争力的服务。美国的银行不增加费用,反而提供奖励的现象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我的钱存在哪家银行,那家银行就一定赚钱,因为他们给我的那一点利息远远低于他们放贷款或作其他金融产品所赚取的利润。

最近,有人大代表提议要限制中国的商业银行收取跨行查询费,我并非要反对那样帮助银行用户的立法行为,但那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消防队行为,根本上需要的是,如何在银行业打破垄断,加强竞争,从而让中国的银行用户也有商业“投票”的权力,使银行惧怕他们的“选民”,彻底纠正那种本末倒置的银行与用户的关系。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袁晓明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