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型
代表人物:王海滨
项目:击剑
多哈亚运会上,有人笑称,由于王海滨会说法语,他也是法国教练鲍埃尔在队中除了翻译之外最爱交流的人。
不学英语学法语,虽然在别人看来有些不理解,但对于王海滨热爱的击剑运动来说再合适不过。击剑是法国人发明的运动,从“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中可以感觉到那种高贵、那种典雅以及历史积淀赋予击剑选手的精神内涵。
2001年,王海滨进入南京体院学习法语,之后他又赴法国求学。王海滨选择学法语的初衷是不想再吃裁判的亏(击剑裁判都使用法语)。
天生回避型
代表人物:丁俊晖
项目:台球
从事着源自英国的斯诺克运动,丁俊晖却不想学习英语跟外国选手交流。
曾经有外国记者向丁俊晖建议,既然在英国打球,就应该多学习点英语,好同英国的球员交流。丁俊晖对这个建议不以为然,丁俊晖的解释似乎很简单,台球毕竟要用球技来说话,谁又曾经看到台球比赛中两名顶尖高手会一边调侃着一边打球?再说,丁俊晖大可以一门心思专心注意台面,至于台外的事情自然有他的经纪人和父母打理。
赶鸭子上架型
代表人物:马晓旭
项目:足球
18岁的马晓旭坦言自己对英语几乎一窍不通,但有时候特殊的环境却必须让她开口说英语。在不久前的2006年亚足联颁奖典礼上,马晓旭就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在大庭广众之下秀了一把英语。
而当马晓旭第二次走上领奖台捧得另一项大奖时,这次只剩下了一脸的笑容,她说了句“thank
you”就匆匆走下台去。很显然,身上的发言稿的内容只够一次用的,英语不好让亚洲足球小姐遭遇了尴尬。
突飞猛进型
代表人物:姚明
项目:篮球
要问姚明的英语水平如何,看看他在场上有时嘴中蹦出的洋骂就知道,一只菜鸟早就变成了顶尖级的球星。难怪有美国媒体说,姚明2002年来美国时英语实际上就已经讲得不错,很快他就不再需要翻译了。
姚明的智商是很高的,他掌握外语的能力非常强。在英语环境里浸了4年,他的英语已经非常流利。就像姚明自己说的那样,他从来没把英语当成枯燥的学问,而是一个工具。在使用工具过程中,他还能获得乐趣。
才高八斗型
代表人物:邓亚萍
项目:乒乓球
清华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单看邓亚萍的求学履历,就没有人敢小瞧她的英语水平。
1993年中国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当时还是乒乓球现役运动员的邓亚萍自称是靠死记硬背才参与了运动员代表陈述的工作。而在第二次申办奥运会时,邓亚萍的英语水平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邓亚萍表示自己在上学时,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能有如此的刻苦劲,一口流利的伦敦腔从她嘴里蹦出来自然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