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粒子”难于捕捉
事实上,人类进行粒子加速和对撞试验已经有近百年历史。1919年,卢瑟福用天然放射源实现了第一个原子核反应,即利用阿尔法粒子轰击氮、氟、钾等元素的原子核发现了质子。不久,人们就提出了用人造快速粒子源来改变原子核的设想,随后用人工方法产生快速带电粒子束的粒子加速器诞生。到20世纪50年代初,有人开始考虑利用对撞粒子束来获得更高能量,并进而发明了粒子对撞机。粒子对撞机是加速器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积累并加速相向运行的两束粒子流,到一定强度及能量时使其进行对撞,以产生足够高的反应能量。
目前,位于瑞士和法国交界处的LHC就是一种粒子加速器和对撞机。它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和招人争议是因为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产生能量最强的。在环形的LHC内部,两个被称之为“强子”(质子或者铅离子)的亚原子粒子束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这些粒子每运行一圈,就会获得更多的能量。当两个强子束在高能状态下正面撞击时,将产生令人畏惧的反应能量,堪比宇宙大爆炸。
科学家希望能通过这项宏伟的撞击实验,发现在理论模型中形成物质质量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这个粒子的存在与否关系着现有的宇宙理论是否能够站住脚。如果理论假设中的“上帝粒子”确实存在,它将在碰撞后10亿分之1秒的时间内衰变,因此要想捕捉到它极不容易。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承认,试验要想获得任何有意义的结果,也还需要多年时间。
(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