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中文环球周刊>全球华商>非洲华商:寻找新的商机
在非洲创业不能老想一夜暴富

[ 2007-04-06 10:5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郭栋是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的副理事长,也是中国—乌干达华人华商会的组织者。他毕业于北京一所美术学院,上世纪90年代初期,怀着对非洲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满腔创业精神来到非洲大陆,当时他年仅25岁。

如今他的企业不仅在非洲大陆扎根发展,造福两国人民,而且他作为改革开放后期非洲创业的第一代华人,扮演起组织非洲华人华侨,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搭建桥梁的作用。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召开之际,本网对郭栋先生进行了采访。

记者:根据您本人在非洲近20年的苦心经营和对中非两国商人和市场的把握,您认为,中国商人眼中的非洲市场应该有多大?我们的民营企业该如何叩响非洲大门?

   “我们面临产品过剩和资源短缺”

郭栋:我想先结合自己多年在非洲的体会谈一谈。首先,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20年来中国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我们的外汇储备达到了上万亿美元的高度,我们的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的竞争力。但同时我们的制造加工业出现了产品的剩余积压,我们的资源储备远不能满足未来的经济增长。

而非洲目前已经是一个大市场。它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到处是贫穷、落后的“二流国家”,他们有20多个国家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当然还有20多个国家仍属于极不发达国家。

    “中国制造要实现在非洲本地化”

非洲民间人士的购买力同样惊人,他们有至少750万富人,有近7000亿美金的私人资产,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消费市场。乌干达总统在2003年第二次中非论坛上说:“如果我们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足够的收入,也没有这样一个市场。”我有这样一个思路,具备了这样的市场,而没有制造业来满足支撑,那么我们最终还会错过这样一个市场。

非洲在制造业方面可以讲普遍相对落后,像东非、西非、中非制造业的技术最差,像我们目前的一些设备进入非洲正是合适的时候。只有你帮助它建立起一个制造产业,他们才有这么一个消费市场。那个时候,他们的商铺内就不再是单纯大量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还有中国当地制造业的产品。

非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大的战略储备库,因为2020年以后我们的资源就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的基本需求。而非洲的矿产资源储备量大,品质很高,如金、银、铜矿,世界最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储水量是长江储水量的10倍,这样一个没有污染的淡水源,说不定对于我们来说将成为淡水资源的进口来源地。

    “我们要做西方企业不会做的好事”

但是,我们不是西方国家以前搞殖民地时期那种掠夺式开发。在苏丹,我们在当地搞道路、交通和医院等基础设施,以及帮助他们修建一些炼油厂,这就解决了当地使用能源的问题,也帮助当地人致富。这一点西方国家企业不会做,是中国给非洲朋友做的一个很大的贡献。尽管刚开始我们投入大了一点,但是对于两国经济发展,对于我们长期受益是最有帮助的。

另外就是资源开发的保护问题。欧美国家的环保意识的比我们在非洲的企业要强。在非洲创业的几代印度商人对非洲野生动物的保护比我们强得多。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应该注意这个环节。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如果对非洲不同国家的法律和贸易壁垒缺乏了解,不但可能违法,而且中国企业的损失也是很可观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合法经营,共同开发,共同建设,不仅可以在当地留下很好的口碑和品牌,同时也能给未来中国企业的进入创造一个很好的机会。

   “他们很尊重中国人”

记者:您的企业在乌干达一开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有没有想过放弃、回国?您觉得华人要想在非洲长期经营需要转变哪些观念?

郭栋:公司在非洲的运作曾经一度中断,我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当时主要是对当地法律政策没有吃透,我们的纺纱厂在棉花收购方面遇到不少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政府收购棉花的的执照,是不允许在市场上随意收购棉花的,这是当地的法律政策,我们确实刚起步时在法律上没有站住脚。当时收购的一些原材料被查扣了。

但这件事情最后算是有惊无险。我们和乌干达有着传统友谊,他们很尊重中国人。当时乌干达政府表示愿意把损失赔给我们,但要求在之后的合作项目上要完全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乌干达总统的友善给了我们继续投资的信心,后来我们就在当地建立了棉花厂,和当地主管部门和议会加强了沟通和交流,这样我们的企业运作也更有保障。我们在当时很幸运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中非合作政治环境,才算是是有惊无险。

   “国人存在偏见”

记者:中国企业进入当地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

郭栋:我们的不足之处在于很多中国人存在大量的偏见。我们把非洲人一贯的谦恭和纯朴看作是他们傻笨,不太好教育,甚至最早的华侨企业对员工还有打骂的情况。我们发现自己的管理者存在这些问题后,就要求不能这样做了。

我们国内的企业本身就守法意识不是特别强,并不是我们不知道法律,而是不遵守。到了国外后,很多企业觉得管制少了,更是有点“无法无天”。现在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守法,我们进入每一个国家都要遵守当地法律制度。

    “团结是首要的问题”

记者:您作为90年代之后第一批到非洲的华商,您觉得华人在自身安全和与当地人沟通方面应该注意哪些?

郭栋:我们进入非洲的时候,当时的华人很少,我去非洲创业可以讲算是一种命运的安排,没有什么个人原因。当时我们几个25岁左右的年轻人就想去走走,先去看一看,没想到就走进了这样一个比较幸运的国家。

当时在乌干达的华人华侨感触很深,因为在海外我们感觉首要的问题就是一个团结问题。于是我们就考虑把乌干达华人同乡协会建立起来,加强和当地非洲人的沟通。

记者:为什么团结会成为非洲华商的问题?

郭栋:主要是非洲个别国家针对华人的持枪抢劫事件比较多。后来我们发现参与抢劫、谋杀的都是当地一些懂汉语,曾经在华人企业工作过的非洲人。甚至我们一些不守法的华人与这些坏人暗中勾结作乱,伤害自己的同胞。

记者:华人社团是你们自发建立的还是在中国政府使领馆的倡导下建立的?

郭栋:主要是我们华人自发组织,我们也跟大家倡导过使馆支持搞了一个筹备,我们就成立了乌干达华人同乡会和乌干达的内政部和军方建立了联系。而欧洲人在这方面有几代人的经营,语言沟通水平比较高,基本类似我们遇到的这些问题。

其实当地的地头蛇也不能说就是黑社会,再复杂的企业只要了解当地人,搞好关系,这样的危险是可以克服和避免的。而且从一两个事件就把一个国家否定掉,我想这是不客观的。

    “华人在非洲不能老想一夜暴富”

记者:能否给即将进入非洲的民营企业家提一点建议?目前有一些民营商人对于非洲创业有一种暴富心理,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郭栋:我想现在非洲的环境已经不是上世纪90年代我去那时的状况了。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现在中国企业进入的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激烈,以前仅仅是一些贸易,风险和投资较低,而现在零售业和制造业也开始大量进入非洲市场,我想还会新的问题。

两周前在文化部举办了一个中非文化交流活动,我当时作为在非洲华商代表就讲,我们都是十多年一点一点走过来的,深切的感受到要在非洲创业,首先要懂法律,要一步一步来,要尊重当地人。华人在非洲创业,更不能老想着一夜暴富。(东征)